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代表在巡回宣讲会演讲材料汇编(12篇)
目录
1.我在职教战线深耕40年 2
2.在钢铁上“穿针引线” 4
3.陪学生一起成长 6
4.野百合也有春天 8
5.留在东北小城教书 10
6.每一颗星星都期待被点亮 12
7.点亮大国工匠成才路 14
8.我与“建筑医生” 16
9.陶冶我们共同的人生 18
10.让梦想在高高的天空飞翔 20
11.“把企业搬进课堂” 22
12.“干一行钻一行” 24
我在职教战线深耕40年
xxxx年,我从xx机械工业学校毕业,然后留校任教。从那时起,我成了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
xx世纪xx年代中后期,传统制造厂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为自动化加工厂,人才紧缺。听说我学的是机械专业,专业能力强,很多厂家请我去做技术指导。这一时期我积累了大量经验。
xxxx年,学校发现我既懂技术,又熟悉市场,于是委派我到校办工厂做厂长。办厂xx多年,我始终在与职业教育关联最密切的产业端,练就了懂管理、懂市场、懂教育的综合素养,也让我确立了职业教育要与技术进步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社会服务相促进的工作理念。
xxxx年,学校已升格为xx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我从厂里调回学校,先后在学校实训中心、成教培训部、继续教育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担任负责人。
xx世纪初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急缺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发现,在当时的企业里有一大批入行早、学历不高的一线员工,由于理论、技能水平不高,难以支撑企业转型升级。为破解这一难题,学校在全省率先与企业合作,面向企业招收具有中职学历、中级工证书的在职员工,开展“双元制”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
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招生政策和职业技能评价政策的突破,创新构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反复与企业交流改革方案,成功构建了“五个双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职工岗位成才问题。xxxx年,教育部把学校的做法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典型成果向全国推广。这一经验后来获评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一年,学校与工业x.x参与者德国Festo“共建、共管、共享”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制造”xx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今年是我在职教战线工作的第xx个年头。从当年的中专到现在的高职,我见证了职业教育的提档升级;从当年的校办工厂到后来的现代学徒制,我见证了产教融合的蓬勃兴起;从打造国内示范样板到承办世界博览会,我见证了中外职业教育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我也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xx省机电集团十大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
在钢铁上“穿针引线”
xxxx年,学管道工程专业的我被分配到企业焊工岗位,成了一名焊工。
看到施工现场焊接火花四溅,我曾吓得两腿发软。为了练好技能,我每天早早到厂房练习电焊。有一天,我蹲在钢板前反复练习,不知不觉钢板烧得通红,当我撸起裤管才发现,膝盖被烤起核桃大的水泡。师傅吓坏了,瞪着我说:练也不能这样练啊。
xxxx年,我第一次参加焊接技术比武——xx百万职工岗位大练兵,获得了xx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名。xxxx年,我被选为全国技能大赛选手,是唯一的女工,虽没拿到奖,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学习了先进的焊接理念。xxxx年在全省技术比武中,我又是唯一的女工,且取得了第一名。
xxxx年,我来到xx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身边的人都不理解,做首席技师每月收入上万元,为什么要去待遇不高的职校呢?但我认为,经验要转化为理念才更有价值,焊接技术要发展,培养人才是关键。
在学校我经常对学生讲:“焊工是钢铁的裁缝,焊枪是针,电路是线,要学会在钢铁上‘穿针引线’。”学生信赖我,他们原本信心不足,上职校总觉得低人一等,但是看到老师能向前示范,爬高上低,不怕苦累,他们也努力钻研,刻苦实践。
这些年来,我培养的学生有“xx省技术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学生还经常在不同比赛中拔得头筹。其实,参赛、获奖不是唯一目的,但这样的鼓舞会让他们的信心多一点、再多一点。每当看到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我就想:我们老师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
xxxx年x月,我的“焊接创新工作室”获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省内高职院校第一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团队的共识是:用一门技术,为企业解难题;以一腔热血,为社会作贡献。这些年,我们工作室常常接到电话,有来自煤气站、居民楼的,甚至还有来自坦克旅的,有的寻求生活帮助,有的需要技术支持,我们都乐于相助。工作室先后两次获得“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科研成果、技术专利,帮助多家单位进行技术攻关。
我个人先后获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我非常自豪——为职业教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也为自己是职业教育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陪学生一起成长
xxxx年x月大学毕业,我走进当时还是中专的xx省机械工业学校,成了一名职教教师。
职校学生大多不自信,为帮他们重拾信心,我陪他们一起跑操,一起上晚自习,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曾有一个学生装病请假不上课,我没有说破他的谎话,而是给学生送去了亲手做的“病号饭”。我清楚地记得,当看到我把饭送到宿舍门口时,学生流泪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旷过课。xx年过去了,他现在已是xx重型机械公司的骨干力量。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要掌握先进的技能,才能有底气。xxxx年,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开赛,怀孕的我不想放弃这次实战机会,和x位老师一起备战,整个暑假我都蹲守在炎热的厂房。虽然最终没能进入国赛,但我觉得大有收获,并没有感到沮丧。
后来,我又连续参加了四届数控技能大赛,两次以xx省职工组第一名的成绩走进了全国赛场。我的学生洪天岁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
xx年的班主任经历,xx年坚持参赛带赛,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懵懂而来,带着一身技能自信地走向工作岗位。毕业生中有“全国技术能手”xx人、全国冠军xx人、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x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x人。
一直以来,社会认可我们的学生,家长认可我们的老师。我曾接到xx家长的电话,恳请把孩子放到我们这里读书;我曾经遇到xx的家长,热切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家走访。
我和团队开展教学改革,与xx勤美达精密机械公司连续xx年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过程四共同、效果五共赢”,改革成果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我们率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我们率先开展“社团传、导师帮、师傅带、大赛练”四级培优工程,与xx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曾与一家企业合作,历经x个月的研究试验完成了等离子堆焊机的研制,为企业获利超xxxx万元,申报专利xx项。
这些年,我们团队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我个人也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野百合也有春天
xxxx年,我回到母校读大专。学校举办首期数控铣工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当时的数控编程软件是MasterCAMx.x,只有全英文版本界面。
面对自己最大的短板,靠着记命令、背代码、写程序,我对数控技术逐步熟悉,不断巩固知识,x个月后我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
xxxx年xx月,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在xx举办,我代表xx参赛并获奖。专科毕业后,我留校担任数控实训教师。
xxxx年,xx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我代表学校职工组参赛获得第一名。xx岁的我直接晋升为xx市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职教学生信心不足,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经常勉励学生“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学生兴趣激发不够,畏难情绪也是技能提升的拦路虎。xxxx年在学校支持下,我牵头组建了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技能工作室。xx年来,我们工作室的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xxx余项,其中国赛一等奖x项、二等奖xx余项。
从xxxx年起,为锻炼师生实战经验,更为服务产教融合发展,我带领师生团队承接了xx的试验零件加工。我们累计完成超过xxx万元的横向项目,直接推动了学校与长安汽车联合成立产业学院。
目前,产业学院已组建x个专业x个定向培养班,定制开发了xx门课程,在落实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方面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xx立可公司是高端竞技越野摩托车整车出口企业。xxxx年,公司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开发高性能发动机,我带领师生团队承接该项目,经过xx个月的研发,终于完成了任务,发动机性能达到国际同款先进发动机水准,并确定今年x月在学校开始量产。
这些年来,我们在职业教育的大课堂中培养学生,在产教融合的大实践中服务社会。我们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xxx余名,xx多人进入xx市各中职学校教书育人,xx人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防核工业的生产岗位。xxxx年入职核工业的xx同学,在工作x年后就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而我,xxxx年参加中国智能制造大赛也获得全国职工组第一名,先后被评为“xx市英才”“最美xx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我们的工作室也由原来的兴趣小组升格为xx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留在东北小城教书
xxxx年,我从xx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来到位于xxx的xx船舶职业学院工作。我是xxx人,之所以选择远在东北的xx船院,最初是因为我爱人在这里工作。
虽然学校地处东北小城,但主要为装备制造业培养人才,更有不少人参与航母、核潜艇这些大国重器的建造。全国十大军工造船厂的技术骨干,我校毕业生占xx%。
入职之初,我不太会教书,就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教学方法,从老教师那里学习经验。为了让学生课堂上尽量靠前坐,我琢磨出“后排提问法”,还有“前x/x得优法”等课堂管理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强化人生担当。因此,我引入课程思政,通过讲述身边人的故事激励学生。
从xxx高校、重点实验室来到xx船院,科研条件和氛围的落差也曾让我有过失望。那时候,学校还在xx老校区,设备老旧,学生实习实训条件不足。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校不断发展,相继获批“国家骨干校”和省“双高”建设项目。我作为分项目负责人,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迎难而上。实训项目与企业无缝对接,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升,从xxxx年起,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个人一等奖xx项、团体一等奖x项。
一个人能走快,一群人能走远。我开始组建科研团队,xxxx年建立高强钢研究中心,结束了材料系没有科研团队的历史。xxxx年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我们还建成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从无到有,发展到xx人,学院在金属材料方面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由弱变强。
xxxx年,在推进材料检测中心认证工作时,我们资金不够,又发生新冠疫情,有老师想放弃,但我没动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9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