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师,五十多岁,身材魁梧,高高的个子,留着平头,戴着一副眼镜,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挂着谦和的微笑。他博学多识、性格开朗,谈吐风趣,是我们心目中最值得尊敬的师长。
初次见面,孟老师给人的印象是严肃、难以接近。进入拆迁办后,按照工作分工,我被分配在工作组的第三小组,简称“三组”。孟老师是我们三组的组长兼外勤负责人,高敏、陈姐和我是组员。丈量房子时高敏绘图、孟老师执尺读数、陈姐扯尺子、我记录户主信息。结算时,高敏进入结算组;孟老师指导我们做政策宣传及群众接待工作。
丈量房子的第一天,我们对工作要领及工作环节不太熟悉。孟老师总是一脸严肃地吩咐:“往前走!再往前走!……停!……报数字!……记录!……”一天下来我们神经绷得紧紧的!休息的时候,我和陈姐窃窃私语,感觉孟老师是个“怪人”!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天,后来,可能是熟悉了吧,休息时他的话渐渐多了,而且说话很风趣。陈姐和他聊得很投机,我只是默默地听着,附和地跟着大伙笑,从来不敢搭话。一天休息时,我和陈姐聊天。“单位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安排我来拆迁办工作?……”我对领导的安排不公耿耿于怀。“那是领导赏识你呀!托大任于你啊!……”一旁的孟老师突然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吃惊地望着孟老师,一时语塞。继而,他又以师长的口吻语重心长地开导我:“要辩证地看问题,拆迁办的工作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乐于做无人喝彩的工作,更要学会苦中取乐!……”幽默的陈姐也在一边随声附和。一时间,我羞愧难当,从心底感觉到孟老师是一位不错的师长!
随后的日子里,无论多苦多累,我们都很快乐。——因为,孟老师总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让我们感到:苦中取乐是快乐的最佳境界!
我们负责拆迁的区域是明胶厂宿舍。初次踏进那个区域,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时间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那里却保存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貌。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一排排破旧而低矮的红砖瓦房、几栋突兀的楼房、茂盛的杂草覆盖了通往宿舍区域的路、无数的水沟散发着熏人的气味、成片的芦苇屹立在水沟边。“苦竹芦苇绕宅生”便是那时拆迁区域的真实写照!年轻人大多搬走了,只有一些年迈的老人守在那里。屋子里的景象更是令人瞠目结舌!那些房子因年久失修呈现出各种面目:有的早已倒塌,仅留下残垣断壁;有的瓦落笆断,形成一个大大的“天窗”;有的虽然看上去完好,但是进去却是“千沟万壑”,一片漆黑……我们经常打着电筒在那样黑暗的“沟壑”中摸索穿行……半天下来,常常是鞋子湿透、衣服湿润、满脸灰尘、头上挂满蜘蛛网、甚至有一次还在空房子里发现了蛇!置身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再想想冷气嗖嗖的办公室及吹着空调惬意工作的同事们,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抱怨不停。这时,孟老师就会笑着说:“怎么又抱怨了?又忘了苦中取乐了?来,听我讲个苦中取乐的故事!”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小时候怎样以苦为乐,快乐全家的故事。他语调幽默,边说边笑,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情境中。搞笑的故事情节伴随着风趣的神态,逗得我们捧腹大笑,所有的苦与闷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他又笑着说:“笑完了吧?可不是白笑的啊!来做个猜字谜游戏吧!”只见他伸出一只手,一边比划一边说:“左看不露头,右看不露头,就是不露头!”他说了一遍又一遍,一边重复,一边摇头晃脑,脸上带着神秘的笑。那神情好像在说,让你们猜,让你们猜!看你能猜出来?我们七嘴八舌地猜着,他一直在得意地摇着头,脸上还挂着令人捉摸不透的笑!那个字谜我猜了好久也没猜出来。后来他告诉我,不要当成一回事,他只是想给我们带来一些乐趣,感受一下以苦为乐的滋味。
孟老师是个极有原则的人。
我们下去量房子,正值炎热的夏季。每到一户,善良的居民们总会拿出矿泉水或者西瓜给我们解渴。开始,我们会在客气一番后欣然接受,而孟老师则以自己不舒服等各种理由婉言谢绝。回到办公室后他却一瓶接一瓶地喝。“孟老师,你就假客气的,人家给你水都不喝!……”我们总爱开玩笑说。孟老师不说话,只是笑笑。后来我们悟出来了:孟老师是个讲原则的人,他是用行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社区工作者应有的工作作风!从那以后,面对拆迁户的好意,我们也学会了婉言谢绝。
孟老师工作认真、体恤百姓,是一个特别耿直的人。
“孟老师,每次量房子时,你那边的皮尺为什么总拽那么紧啊?你怎么那么大劲呢?”陈姐总会在休息的时候打趣地开玩笑。孟老师起初总会这么说:“我是刹不住闸啊!”我们哈哈大笑。接下来,孟老师会一本正经地说:“拆迁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居民的强烈愿望。政府把这项工作交给我们,我们必须一是一、二是二。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仰,对得起国家;俯,对得起百姓。尺子在我们手中,公道却在我们心中!”我们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头。
我尊重孟老师,不光是因为他博学多识、工作认真、性格耿直,更重要的是他那种以苦为乐的情怀、正确的职业观、幽默风趣的谈吐风格,在这个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时代是那么的弥足珍贵!(淮滨街道 殷祥琴 电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