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帝王身边离不开出谋划策的军事。而这位刘伯温,就是在诸葛亮以后难得的奇才。甚至在他临终前,他算出刘家在他去世以后会落寞,直到第九代出生才会让家族兴旺,没想到百年以后这个预言竟然成真。他真有这样神通广大吗?
军事奇才刘伯温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刘伯温。他在一三一一年的七月一,本名叫做刘基,他的出生地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说,是浙江文成县。相比较来说他的父母双亲在当时的背景下,是普普通通的书香门第世世代代都是文人。
基因强大的这件事情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刘伯温在文学方面也十分的有造诣。从小便天资聪颖,在识文断字这方面更是高于普通孩子很多倍。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阅读速度就已经超过很多的成人。
甚至可以达到一目七行的状况,而且他对于看过的书籍,已经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状态。所以当时的他在十里八乡,基本上是神童一样的存在。一直到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
如此小的年纪,竟有这般才华,基本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身边难免会有,一些过来吹捧拍马屁的人。但是刘伯温将这些名利抛之于脑后,他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更上一层楼。事实正如他想的一样,他的才华越来越高。
竟有预言之能
直到后来后来的机缘巧合之下,刘伯温成为明朝时期朱元璋身边的一位谋士。他帮助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建立了大明朝。在建立明朝之后,他的才能才真正的令人惊艳。
我们后人在观历史时,总会被刘伯温的一些话语所震惊到。就比如说一九一八年,国民党进入南京所发现的金陵塔碑文。上面有一句叫做“刘基建,介石拆”,其中的刘基说的就是刘伯温。
在蒋介石进入南京之后,他的手下把这里破坏之后才看到的这个,本文上面所述的介石,让当时许多人都为之惊叹不已。而这个碑文跟随着他,已经在此地百年。可是这是刘伯温在世的时候所书写下来的。
那他怎么知道,未来会是蒋介石来到这里拆了这座金陵塔呢?可见刘伯温的预测之准确。作为臣子,陪伴在皇上身边,时时刻刻都是伴君如伴虎的。谁不是提心吊胆的讨好皇上,生怕皇上有一个不满,自己就性命难保。
刘伯温也不例外。但是仍然没想到有一天朱元璋这位皇帝,曾经问刘伯温这样一个问题,他能够在这个皇位上坐多少年?这个问题朱元璋为什么不去问别人,而是问刘伯温。所以由证明,他很认可刘伯温在卜卦语言上的能力。然而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怎么回答可能都会惹得皇上不满。
如果说错,那么在后世的记载上,就会让人认为刘伯温是一个“大忽悠”。而刘伯温却斩钉截铁的回答到,原有三十五年但被偷走了四年。刘伯温回答这句话,其实对于朱元璋而言,是不知道正确与否的。
可是对于关注着明朝历史的我们而言,真的就是这样。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而他的儿子朱棣即位,却是在朱元璋过世之后过了四年才登基的。中间的那四年,在位的是朱允文。
有人说朱允文上位的不明不白,所以刘伯温说的四年可能就是如此。其实刘伯温的预言被验证的还不止这几个事情。还有就如碑文上所说的九冬十月间会有瘟疫,这件事情放置于现如今,好像也真的应验了。
上述的这些都是刘伯温对于未来的预言,但是都是关于国家大事的。他对于自己家的事情,也曾有过预言。在他死之前他说,刘家九代之后,必出奇才,这句话也真的应验了。
九代人的命运全在心中
刘伯温这一生,因为他的才学以及出众的能力,得到了朱元璋的重视。但不管能力再怎么优秀,都逃不过生老病死这一说。在洪武八年的时候,刘伯温感染了风寒。现如今在我们眼里,风寒好像并不是什么大病。
可是在古代,风寒却能够要人命。刘伯温在感染风寒之后,朱元璋的确派人前去探望,并且还给他抓了一些药。可是日复一日,他的病症却一直未见好转。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刘伯温于他而言,其实不过就是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如今这枚棋子已经时日无多,自然到了该舍弃的时候了,所以至此以后朱元璋再没来过。原本刘伯温在生命最后一刻,还想着着关于大明朝的未来,还有着一些忠告。但他并没有直接告诉朱元璋,而是告诉了他的孩子们。
如果朱元璋能够想起他,便将此事告知。除了皇家大事,对于刘家人的未来,刘伯温也有推断。他说刘家九世之内一定会有一个奇才的诞生。但是九代人,那是么多久远的一件事情。
所以他的孩子们听到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当回事。可是在后来,刘家九代的子孙里,真的出了一位奇才,名叫刘瑜。而事实也证明了,除了这个刘瑜,在刘伯温之后,刘家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子孙,都默默无闻,泯于众人。
而这位刘瑜可不一样,年少时便十分聪明,文武双全。之所以称之为奇才,是因为在智慧上,他要远超于常人。甚至和刘伯温相比,都是不相上下的。而且还在后来继承了刘伯温的爵位,他也算刘伯温之后,刘家唯一一个,身处朝堂之中的人了。
结语
蔡元培曾说,时势造英雄!这个英雄说的便是刘伯温,他的一生运筹帷幄,屡出奇谋。在谋略上,他是无愧于张良的人才,在风水卜卦之术上,可以与袁天罡齐名。刘伯温在这历史上真正的留下了他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世去推敲。比如他的这些鬼神莫测的预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