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肉类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4年全省肉类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肉类产业作为我省的重要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省肉类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4年全省肉类产业发展推进会,共同探讨我省肉类产业的发展之路,这对于推动我省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全省肉类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省肉类产业实现了稳健增长,得益于政府对肉类产业的多项扶持政策,为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肉类产量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全省生猪存栏和出栏量分别为1439.1万头和2317.3万头,同比增长1.6%和4.0%;牛和羊出栏量分别为311.4万头和895.9万只,同比增长3.9%和1.8%。猪肉产量达到191.8万吨,增长3.8%;牛肉产量为52.7万吨,增长3.9%。
    (二)政策支持不断优化。在生产环节,2022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肉类产业描绘了发展蓝图:到2025年,现代畜牧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都将实现大幅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将稳步提升,肉蛋奶等国家战略农产品保障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在加工环节,2023年**省政府贯彻中央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出台了《**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规划了肉类加工业的区域布局:在**、**等地区建设肉牛加工产业集聚区;在**、**等地区建设生猪加工产业集聚区;在**、**等地区建设家禽加工产业集聚区。同时,指出了以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为主攻方向:扩大冷鲜肉生产规模;推动肉制品加工升级;积极发展皮毛骨血的综合利用。
    (三)肉类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粮食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和**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政策、招商引资全要素保障的支持下,双汇、金锣、雨润、大北农等国内优秀的肉类屠宰加工企业纷纷落户**,极大地推动了**省屠宰加工产业的发展,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精深加工水平和占比提高、冷鲜肉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特别是2018年非洲猪瘟后,散养户因风险抵御能力不足大量退出市场;而规模养殖场凭借生产成本较低、产能充足等优势,通过调整生产结构和产量稳定应对市场价格变化。规模化养殖逐渐增加,散户养殖明显减少,养殖结构得到优化,生猪养殖业发展已由高产量向高质量转变。以大型屠宰加工企业为核心的肉类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四)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加。秋林里道斯、太平商委、裕昌食品、哈肉联等**省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深受省内外消费者认可的肉类食品品牌。特别值得壹提的是,**市屠宰加工企业屠宰量并未显著增加,而市区猪肉消费需求的增加带来的肉品供给缺口主要由**市以外的屠宰加工企业填补,这些企业在**市设立连锁店、代销网点,进入超市,不仅推动了以冷鲜肉替代热鲜肉的消费习惯升级,而且逐渐释放了省内第一大消费城市的磁吸效应,重塑了省内肉品流通格局。
    二、正确认识全省肉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猪产销失衡。近年来,**省生猪产业迅速发展,从曾经的猪肉主销区转变为现在的产区。然而,供大于求的局面频繁出现,市场需求和猪肉消费的不足已成为限制**省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散养户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影响。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是其行业特性之一。生猪产能、疫病、自然灾害、政策变动及饲料成本(特别是玉米和大豆)的波动均能触发猪周期。散养户在生产质量、效率方面通常较低,且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未能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合作体系。这些因素使散养户在猪周期中的波动加剧了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这对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肉类深加工能力的提升需求。目前,我国的肉类产品大多数仍处于初加工阶段,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消费习惯的影响导致市场上猪肉产品主要以白条肉为主,分割肉较少;热鲜肉较多,冷鲜肉较少;生鲜肉较多,肉制品较少;散装裸肉较多,包装肉较少。尽管近年来冷鲜肉市场份额已显著增长,但某些地区市场仍以白条肉和热鲜肉为主,深加工肉制品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原因如下: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尽管猪肉在肉类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与禽肉并列前茅,但市场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牛肉和羊肉的市场份额正逐渐扩大。**省生猪的外销量波动较大。历史数据显示,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当全国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时,**省会增加生猪的外销以满足全国市场需求;而在供应充足时,外销量则减少。散养户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在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和猪粮比价较高时,较低的进入门槛吸引了更多的散养户加入,现有养殖户也倾向于扩大规模并改善基础设施。相反,在利润较低时,养殖户通常会缩小规模。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水平较低和成本控制能力弱,散养户可能面临更大的退出压力。**省肉类产业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稳定和畅通的产业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面对国内已出现的基于生产基地化、加工品种专用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科学生产管理和先进加工技术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及产加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和网络化、信息化经营模式,**省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尤其在市场低谷时期将面临较大挑战。
    三、扎实推进全省肉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品牌宣传,提升肉类企业的知名度。肉类品牌是肉类市场发展的核心。**省应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行业媒体,大力推广以**红肠为代表的特色肉制品和本省的优质肉制品品牌。通过这种方式,使消费者对品牌产品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建立**精深加工肉制品的良好形象,并发挥流通在肉类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一要分层次培育肉类品牌。**省应继续调整肉类产业结构,着重做好“老字号”的改造升级、“原字号”的深度开发和“新字号”的培育壮大。通过发挥不同类型品牌的特点,形成竞争优势,以品牌推动产业发展,以产、加、销的紧密合作为纽带,带动产业链的升级,将品牌建设融入到现代化肉类产业体系中。二要集中宣传品牌企业。组织肉类加工知名品牌企业集中进行宣传,积极参与国内外肉类展销会、洽谈会、市场推广和品牌推介活动,提升**省肉类品牌产品的市场认知度。鼓励和支持企业集中力量宣传**省肉类品牌企业的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产品特点和文化内涵,普及肉类消费知识,引导肉类消费习惯的改变,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以促进名牌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市场覆盖率的提高。三要推动品牌企业联合经营。积极引导品牌企业利用**省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联合建店经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宣传**省的品牌产品,扩大省外肉类销售。同时,还应鼓励肉类出口企业将贴牌加工与创立自主品牌相结合,逐步提高自主肉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例。
(二)完善市场网络,提升肉类品牌产品营销效果。肉类市场不仅是肉类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产业增长的关键因素。畅通且高效的销售渠道对于肉类产业的扩张和强化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肉类产品市场,集中推广优质肉类产品。同时,需确保销售渠道的稳定性,积极开辟新的商业伙伴关系,优化下游产业链的布局,从而加速肉类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一要充分运用多元化的肉类流通模式。在**省,肉类流通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连锁大型超市、食品超市及综合副食商场等先进的流通方式,设立专门的肉类销售区域;鼓励企业开设肉类自营和加盟连锁专卖店,以便更好地销售品牌肉类产品;推动实施“厂场挂钩”“厂店挂钩”等营销策略,构筑起“养殖基地、肉类加工企业、超市”这一紧密的肉类产业链条;倡导肉类直销业务的发展,以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发挥市场促销的作用;同时,还应规范农贸市场的经营,支持城市连锁超市、专卖店在早市销售冷鲜肉,增强市场肉类产品的安全性。二要开发农村肉类市场。农村地区的肉类消费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充分利用农家店,遵循“一店多用、双向流通”的原则,增设冷藏设施,将肉品下乡销售,确保农民能够长期享用安全可靠的肉类产品。三要扩大肉类市场的外销渠道。在巩固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应积极开拓省外和国外市场,提升肉类的外销能力。首先,扩展省外市场。支持企业在各大城市设立销售分公司,建立境外营销网点,推动**省肉类流通渠道向省外延伸,构建全国性的供应链体系。其次,开发国外市场。整合政府、企业、协会等各方资源,建立产业联盟,重点开发俄罗斯市场,力争将年猪肉出口量提升至10万吨。同时,积极拓展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市场,以及欧美市场,推动**省肉类出口实现新的突破。最后,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开展跨国投资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四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应积极发展“互联网+肉类产品”的营销模式,引导和支持肉类加工企业按照统一标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4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