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这可以从目标导向、历史进程、问题意识三个维度来深入理解和认识。
在目标导向中把握制度建设方向
一个国家要发展,明确目标和路径至关重要。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引领,目标就是动力。改革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的放矢地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都必须瞄准这个总目标。
关于总目标的认识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明晰、不断深化的。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之相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增加了“继续”两字,体现了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上道不变、志不改的接续奋斗的决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自觉地突出制度建设,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在历史进程中把握制度建设规律
制度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
新时代制度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4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