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的培训原计划是严从根教授的《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因严教授的日程安排有冲突,临时调整,着实有些遗憾。
非常想听一听如何才能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如何激发老师们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因为有了信仰,才会有热爱;有了热爱,才会产生不竭的动力,像新城这样的学校,建校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老师和学校的发展都到了一个瓶颈期,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像再上一个台阶,真的很难。需要对制约教师和学校前进的病因找到,找到“肠梗阻”的具体位置,以便“对症下药”。我个人认为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都是需要“信仰”的,要做怎样的教师,要建怎样的学校,需要在教师群体里,需要在学校文化构建中,形成共同的“信仰”。
本以为今天下午会从严教授的讲座中,得到启发,本期待能够请严教授能够指点迷津……唉!
既来之,则安之!有啥听啥吧,不能“挑食”。有的吃,总比饿着强啊!
组委会今天下午临时再次邀请来了浙江省师干训中心的卢真金教授,他给我们带来的是《关于校本研修的几个问题》。卢教授高屋建瓴,从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内容,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如何组织校本研修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有一部分老师不愿意参加培训,不愿意参加比赛,甚至连校内、组内的公开课等都不愿意去听课,更别说进行研讨了,她们是“捧个人场”,去充个数,签个名而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躺平”的老师,说得好听点是:她们无欲无求,佛系的老师;说得难听点,她们这是不求上进,不负责任,“摆烂”的老师。强扭的瓜不甜,如何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修炼内功,如何让校本研修真正发挥作用,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我想,这些内容是我们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最期待解决的问题。
今天上课之前,和几位一同参加培训的老师谈到教坛新星评选和教师考评课,通行的王老师说了一句:之前听过你们学校的两个年轻老师的课,她们的课思路清晰,框架结构统一,一听就知道是你们学校的……接着我的老同学,铁二小的史威校长谈及他做评委的感受,很多学校有着自己学校的风格,年轻的老师身上具有着他所在学校的风格,就是“XX学校味”。大家提及的几所学校,应该是在蚌埠市都是久负盛名的,教学管理都是严格规范的,教研活动开展的都是有声有色的,教师教学风格出现了XX学校体,或者呈现出XX学校的味道,是对,是错?是利,是弊?
许多学校,包括我们新城都在实施青蓝工程,这样的确能够缩短青年教师成长的时间,让她们尽快站稳讲台,但是这样的结对帮扶,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年轻人图懒省事,上课就是“照葫芦画瓢”,能够担任指导教师的人员,一般是经过学校精心挑选的“德艺双馨”的教师,她们对于年轻教师的辅导倾囊相授,甚至会对年青的课堂教学逐句逐字的打磨,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克隆年青教师,年青教师成了指导教师的影子,这样的指导老师越是责任心强,被辅导教师身上的“烙印”越深。
还有的,在学校举行的教学研讨、集体备课、评课议课等环节,发言权被“名师”,“资深教师”等垄断,每次类似的活动,都是一家之言,研讨交流成了一个人在说,其他人在听,一个人的声音,一个人的意志强压给其他人。
“学术学问的探讨需要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能仅仅都是一家之言,这样走出来的老师都是“千人一面”,他们的课堂教学是“千篇一律”。老师们的专业素养,职业特长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这样的教师才有创造力!
很多年青人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很苦恼,因为自己“精心构思”的课,被改的面目全非,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让本来上课的老师“摸不清头脑”,越问越乱,越听越迷失自我。我们会发现,身边的青年人有许多越来越不敢上课,自己否定自己。我经常跟老师们说:不要打破年青人原来的教学设计建构,我们要做的就是润色,查缺补漏,锦山添花,让年青人多一些自我的东西,这样他们才会更有自信。
所以才出现了大家议论中的“XX学校味”。其实,这种状况的出现还不是最糟糕的,更为可怕的是:老教师怕培养年青人,怕年青人超越自己,出现“猫教老虎——留一手”的状况;学校怕培养出“名师”,因为这样的学校往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前好不容易培养的“名师”,能成名就之后,远走高飞,学校辛辛苦苦多年,是在“替他人做嫁衣”。为了不在“寒心”,为了不在“重蹈覆辙”,干脆不在为老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对教师的培养,只做一半,“浅尝辄止”,做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