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同志们:
按照局党组工作安排,今天,我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为题,给大家讲一堂党课,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学深悟透、把准方向,切实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主动
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去年,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我省、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新质生产力”正式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全面系统阐释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前几天,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进一步强调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要求。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经济思想,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聚焦“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重要着力点。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是基于对当下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深度考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全局性、战略性。第一,生产力是大国博弈的胜负手。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作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生产力的先进程度、领先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们唯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突破“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第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源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除外部严峻复杂形势的影响外,主要是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能级不够高、有效需求不够足、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要突围破局,唯有向“新”而行、向“高”跃升。我们要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乘势而上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第三,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质优,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时代以来,我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期待。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新的“成长的烦恼”的有效路径,要求我们更好处理发展与安全、速度与质量、城市与乡村、开发与保护等重大关系,统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全面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实现多目标协同。
(二)聚焦源头本质,准确把握变革创新是增创发展优势的必然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来讲是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六大变革”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性变革,特别是紧盯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用力、超常发力,构建形成了以甬江科创区为龙头的创新平台体系,以“大优强、绿新高”为导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2070”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主要承载、“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内容的生产力布局体系,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为骨干的市场主体支撑体系,明确了数实融合标杆城市、新能源汽车之城、智能网联试验区、未来产业先导区等重点发展方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下了扎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对标中央要求、对照先进地区,我市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因地制宜”,就是要立足已有的优势,直面存在的劣势,顺应发展的大势,从而找到适宜自己的方式,奠定面向未来的胜势。我们既要强化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也要保持变革勇进的信心定力,做到“视创新为生命、抓创新像拼命”,让新质新域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持续稳健。
(三)聚焦示范先行,准确把握“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聚焦生产力构成要素中“人”这个最为活跃和最为主动的因素,部署“三支队伍”建设重大任务,其中蕴含着以“第一资源”支撑三个“一号工程”、做强创新“第一动力”、推动现代化走在前列的深刻考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人的创造性,提升能力素质是基础,更新思想观念是前提,必须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正本清源、革故鼎新,防止思维误差导致行动偏差。一要避免概念“泛化”。新质生产力不是对既有生产力修补式的调整完善,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在实践中,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演变为名词创新、花式包装。二要避免过于“极化”。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但并非高不可攀,专指“高大上”的未来产业。总书记在这次全国两会上特别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尤其是对我市而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任务更为迫切、意义同样重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三要避免路径“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特别是要破除新质生产力是“大块头”专属、与“小个子”无缘的惯性思维。“大块头”的技术积累深厚,产业生态多元,应用场景丰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更多、空间更大;“小个子”也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一个爆点就可能带来系统性重塑和突破式增长。要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突破方向,积极主动拥抱新技术、布局新赛道、开拓新领域、挖潜新动能,在变革重塑中壮大新质生产力。四要避免工作“简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命题,也有生产关系调整的课题,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作为党委政府,重中之重是系统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知识、技术、人才、数据、资金等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五要避免措施“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守株待兔”等出来的,更不是“撞大运”撞出来的,必须有敢闯敢试的魄力、真金白银的投入、善作善成的行动。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做到谋划要实、政策要实、项目要实、推进要实,蹄疾步稳、攻坚克难实现新质生产力、综合竞争力的大提升。
二、乘势而上、塑造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把握、统筹推进。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演进逻辑、实践逻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打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奋力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前列,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提供有力支撑。
(一)顺应科技创新大势,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必须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1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