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9402字)

党课: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9402字)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作了战略部署,提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自我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思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和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深刻的逻辑基础,是百余年党的奋斗经验总结,是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根据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强化认识,深刻领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意义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深刻的逻辑理路,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党集中力量完成现阶段中心任务的现实诉求。
    (一)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领导社会革命是无产阶级与生俱来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剥削性、腐朽性和落后性也显现出来,若想继续维护其统治地位,“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但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它无法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根本矛盾,当两者之间的关系到达崩溃的边缘时,“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来了”。当革命风暴来袭时,资产阶级为了维护既得的利益,必然要进行最后的垂死挣扎。于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成为无产阶级的唯一选择,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共产党人进行社会革命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取代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首先要建立一个“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的、“与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过程中,要做到“两个决裂”,即同“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两个决裂”分别指向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范畴。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直接提出“自我革命”这个专门名词,但他们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常自警自省、自我批评的相关论述,已经蕴含了自我革命的丰富因子。马克思发表《哥达纲领批判》后,有人担心会被敌人利用,恩格斯对此指出:“请看,我们是怎样自己批评自己的,我们是唯一能够这样做的政党。”列宁指出,考察一个政党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郑重”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可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品格和标志。
    (二)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来源。一是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继承了“反躬自省”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反躬自省、迁善改过。《荀子修身》有云:“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周易》曾言:“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反躬自省的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唐太宗以史为镜,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在百余年征程中曾先后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对党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失误进行了认真反思。二是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弘扬了“革故鼎新”的精神锐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保持除旧布新、守常求变的意识,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锐气。继毛泽东提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让人民监督政府”第一个答案之后,***总书记又提出了“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体现了党积极继承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革故鼎新思想。三是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汲取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注重防患未然,力戒贪图安逸。“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提出了人在安稳的时候要有危机意识;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告诫后辈一定要常摔打、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道出了只有具备忧患意识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国家才能日益兴旺的道理。中国共产党汲取了历史上一些执政者骄奢淫逸、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教训,***总书记把毛泽东的“两个务必”发展为“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全党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反映了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现实诉求。一方面,完成党确定的中心任务的艰巨性要求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最高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机统一,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党百余年奋斗征程的主题,归结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的目标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昭示,又是党继续前行的动力。同时,又要认识到,实现党确定的中心任务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想要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能的。在新征程中,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种考验”更加严峻,社会层面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考验,就要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把党锻造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另一方面,进行社会革命所处的复杂环境要求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冲突不断,疫情影响深远,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一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政策,对我国政治上敌视、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围堵、外交上孤立,这些事实警示我们,“要准确认识决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从国内看,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从九个方面指明了目前存在的不足,涉及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安全和改革、城乡分配、意识形态、社会保障、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牵涉面广、触及利益深、关联人数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二、以史为鉴,准确把握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意义
    党的百余年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史,又是一部敢于自我纠错、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史。党在创立、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次次纠正错误、扶正航向,一次次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以自我革命催生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内忧外患相互交织、人民被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年代。建党伊始,党就主动承担起领导社会革命的使命。1921年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纲领对党的名称、纲领、性质、入党条件、组织运行等进行了规定,指出了“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其时,中国共产党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带领人民消灭一切国内外剥削和压迫,废除旧政权和旧制度,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由于敌人异常强大和凶残,加之党的组织力量、理论准备、社会革命经验等诸方面都存在不足,党在社会革命的初期,也曾遭遇挫折。党在与敌人的残酷斗争中认识到,只有把党建设成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赢得人民信任,领导人民达到“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的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能力不高,曾先后出现过右和“左”的错误。“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正确的方针,指明了革命方向;遵义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创造性地制定了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策略。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升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促进了全党的大团结;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号召全体党员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迎接执政考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通过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加强思想教育进行自我革命,通过自我革命引领人民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催生了开天辟地的社会革命新局面。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自我革命促成社会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国际上面临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国内面临巩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1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