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洄游”青年返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中的“洄游青年返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3年6月26日,***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广大青年要“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①乡村振兴作为青年建功的重要领域,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年,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支持、服务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培育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近年来,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正从城市走向农村,在祖国大地各处的乡镇村落四散开来。这些年轻人有些是出生在乡村,去往大城市学习、工作或生活又返回老家;
有些是成长在乡村,去往大城市后选择非家乡的农村地区工作或生活;有些过着“乡村工作,城市生活”的“两头跑”生活……无论是哪种形态的迁徙,这些从乡村走出去又回到乡村的青年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落到哪片土地,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努力生长,他们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下选择“随风而动”,主动选择从城市反向回流乡村,带来了农村地区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与其说他们是在适应环境,倒不如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力量改造环境,他们是乡村振兴“交响乐”中一曲朝气蓬勃的“青春之歌”——“洄游”青年。
“洄游”青年是笔者课题组于2014年提出的社会学概念②,笔者当时在总结归纳大城市青年返乡的特点后,认为返乡的年轻人就像“洄游”的鱼群一样,在另外一个环境中经历成长的特定阶段后,选择回到家乡继续生活工作,因而借用生物学上的“洄游”现象来描述城镇化背景下青年返乡的迁移性成长经历。当前,“洄游”青年正活跃在中国大地上的千村万寨中,他们既具有一定的职业经验和社会关系网络,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他们是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值得社会公众和政策部门更多关注。
为考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洄游”青年的实际情况,课题组于2022年6—8月和2023年6—8月分赴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十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洄游”青年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景进行非参与式观察,组织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家、村干部、村民等召开座谈会20余场,获得了有关“洄游”青年的丰富一手资料,形成了对“洄游”青年生活工作的一些新认识。
    “洄游”青年的时代特征
调研发现,返乡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从业趋势。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同,“洄游”青年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均对以短视频和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工具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今日之“洄游”青年多是自主选择回到农村,目标更加清晰和明确,扎根乡村发展的决心也更大。“洄游”青年相对该区域的其他就业创业者具备双重优势,即相较于当地人具备高学历和多经历优势,相较于外来者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融入能力。
电商和短视频成为返乡必备的“工具箱”。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通过互联网习得的产品营销、开拓市场、品牌塑造等知识,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可转移能力”,即通过对信息搜索方法、网络平台运用、知识获取渠道等的掌握,可以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获得收入报酬。调研发现,当前“洄游”青年正呈现高学历、高技能的“双高”特征,高校毕业生、城市白领、留学归国人员逐渐成为返乡主力军。他们在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完成了技术的迭代和能力的提升,这种技能和认知上的领先优势保障了他们返乡后得以“一技傍身”。
调研中课题组发现,以“洄游”青年为主体的创业团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有生力量。与传统工商资本下乡高投入、高排放、粗放式发展牟利不同,“洄游”青年返乡创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门槛低等特征,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多会选择和新经济、新服务、新模式有关的绿色行业。调查显示,大部分“洄游”青年会通过互联网媒介销售产品,这意味着有知识、有眼界、有技能的“洄游”青年在具体创业过程中更强调技术创新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注重绿色创业对经济效益的引领性。同时,“洄游”青年在创业的过程中,更愿意与乡村民俗、人文、地理等传统要素相结合,更注重挖掘传统乡土生态资源,更加强调乡村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多元融合与提升,这对减轻农业污染、发掘农村传统生态资源、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洄游”青年愿意接受新思想,且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概念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能够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调研发现,“洄游”青年大多具有较好的数字素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其所从事的事业发展。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将电商和短视频当作收入来源或者作为收入重要渠道,几乎是“洄游”青年的普遍选择。“洄游”青年的就业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农产品售卖、民宿、文创等,即便其产品和服务更多在线下实现,他们也会选择开通至少一个电商或短视频平台账号,利用互联网工具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声量,接触更多潜在客户。此外,为吸引城市客流,增加产品能见度,一些“洄游”青年还积极搭建多平台媒体矩阵。他们主动了解各平台特征、用户人群、消费习惯等信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使用不同平台进行分众营销。
返乡原因大多源于城市生活的“祛魅”和“内卷”。调研发现,多数青年返乡的动因或与其心中对城市生活的“祛魅”有所关联。部分“洄游”青年产生返乡的想法往往源自城市生活的“内卷”和无意义“内耗”。2014年,课题组在做“洄游”青年调研时,青年回乡还是“星星之火”,更多情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经过十年变迁,点点星火已成“燎原之势”,更多青年开始思考如何在家乡度过更有意义的人生。相对于城市的高成本、高门槛、强压力,乡村的优势愈发突出,有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技术流向乡村,这也驱使更多青年愿意返乡开启自己新的人生。近年来,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返乡不仅能满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和孩子受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能获得创业平台和就业机会,满足青年对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出于对家庭强烈的归属感、追求家庭生活的完整性和赡养—抚养代际传承的有序开展等各种因素,一些青年的返乡意识愈发强烈。
乡村愈加散发出魅力,鸟鸣山幽、草木葳蕤,成为部分当代青年的心之所向。乡村能够让职业个性化目标摆脱城市束缚,调研中有不少“洄游”青年发自内心希望能够在乡村追求职业上的新赛道,认为农村的广阔天地能够成为他们大展拳脚的“更优解”。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洄游”青年是个人兴趣与未来发展规划的结合体,当个人兴趣、能力积累、家庭支持能够为“洄游”青年提供重要支持,返乡便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以及自我实现的优选路径。
坚持留下来的“乡心”在于主人翁意识的萌生。从离乡进城到离城返乡,“洄游”青年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洄游”青年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行动自觉到文化自觉的过程。行动自觉是文化自觉的基础,“洄游”青年的身份建构往往是从行动自觉开始。青年返回家乡后,刚开始主要是借助媒介,比如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介绍自己的家乡,参与家乡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1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