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理的成语寓意好的,带理的成语寓意好的祝福

【作者:赵致生(1943-2021),发表于2011-06-01】

道为何物?中国五千年众说纷纭,并形成了易道儒道,释道……多个不同的学派。

它们都说自己是道,别人的是道,道。形成了中国的道学分科科学的繁荣局面。

尽管现代人已经说不太清楚“道”是什么东西了,也说不清楚“道学”的各个分科科学之间的科学性了。

但是,想用现代分科科学的知识来重新解释一下“道”,认识道的本源,还是大有人在的,而且成了当前继承(传统文化)的主流。

所以,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标准来认识道这个中国的古老事物,还真需要进行一下探索。

尽管当前没有人能准确定义什么是儒道,易道。但是,大家可以非常准确的定义什么是医道。
因为医道就是医术,指医生治病的本领。

所以,大家经常说某某医生有医道,某某医生医道好,某某医生医道差。

所以,我们也可以依据医道的法则,来认识易道儒道,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易术,儒术或者总称为道术,与一个人应用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的本领,把道具体化。

从医道的医术,治病的本领具体化的过程来讲,没有人这个具体的目标来讲,则无所谓医道。

所以,医道而言,有人用医术给人治病了,病治好了,这种本领属性才被展示出来。

所以,医道在哪里?在应用医术给人治病的医生手里,所以,中国称给人治病的人医生。表示医术所生之载体的重要性。
这就是说,医道者贵在其用,医用道者,有用者,则生;无用者,则有道而不生。

用医道者称为医生,

用儒道者称为儒生。

所以,言道者,有两式,

一种是“道”本身是什么?

一种是“道”被应用的具体载体所表达出来的行为是什么?

易经之易道应用载体,只有天子,神权天授,所以,它要求老百姓易道视为天道。唯其一人而独用,而其它人只能依据易道规定的系辞,爻辞限定的认识而应用于占卜与分析问题。

所以,应用易之爻辞系辞来认识问题,不能称之为道,充其量也只是周天子认识世界与社会的观点来认识自然与社会。

所以,一事一物之识,不能称其为道,而体系的认识能称之为道。

道之体系,首先是由全体应用道学的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构成的,他们是“道”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最原本。
用则生,
弃则灭。
(商周文化断档)春秋后的(焚书坑儒),是人们难以忘怀的事实。

书籍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由三个整体知识体系所确定的:(形道)/(性道)/(数道)。

三体之总,为(形性,形数,性数)以及它的继续后继变化的分合体系形成的(相对/相反/相通/相变)(认识方法)。

所以,医道没有医生,医术与给人治病的实践,不能称为医道。

同样,“道”没有用道之人/没有用道之术/没有用道的具体内容,也不能称为道。

道者,三体之学,“全体,整体,总体”无一可缺,无一可少。

全体中,所有应用道学人的解道之法三个认识层面:认道,知道,识道。

整体中,(形性数一体化)的解道之法,形体,性体,数体。三焦,六合,九宫之三个层面之变。

总体中,(理法术一体化)的解道之法,辨道,陈道,论道三个层面上的不同之作,形成辨/议/论不同层面上的理论体系。

中国的道学研究,在西方(现代科学)在(西学东渐)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领域,不少人在封建迷信的认识中,根本就放弃了道学的继续研究。
一部分人出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东渐)后的(新认识论)结合到一起,在把中国古代文化上升到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高度之后,(物质与精神)的(二元论)来探索物质的存在形式人类意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物质与精神)之间,存在结构方式,存在状态,(可知)与(不可知),本源等四个基本问题的肯定否定的回答。
但是,(现代哲学)以结构方式存在状态并不是哲学科学应该回答的问题,回避了其实最本质内容的探索,而以第一,第二的序列性,对它的(可知性)作出了表达。
(现代科学)的庞大分科科学体系虽然已经爆炸到已经让人类的智力在一生中难以接受的程度,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学科涉足于(物质与精神)结构方式存在状态的学科产生。

哲学的基本问题回答,目前还是现代分科科学中没有具体学科来研究与揭示它的奥秘的问题。
这样,就形成了(现代哲学)(现代分科科学)之间存在无法链接的鸿沟。这个鸿沟,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来说明:

①物质世界一种普遍存在,而精神只有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才能产生。

②(生命与物质)之间的关联关系,物质不是生命,生命中的物质大自然中的物质存在状态并不能等同。

③精神与生命中物质的关系,在生命存在的时候混沌一体的,

在生命消失后,精神也随之消失,而物质则一具僵尸。

④物质可以划分为(生命构成中的物质)(生命构成之外的物质)两个部分。
那么,生命过程中的(物质精神)之间的关联关系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三焦问题。

⑤要想说明(物质与精神)的结构性,必须要在生命的(物质与精神)关系被说明之后,而不能在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知半解之间。

⑥用爱因斯坦(知识圆圈)的相对化理论。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已知圆圈)越小,而(未知)的东西也越少的一个探索领域。只有当(已知)越来越多的时候,(未知)才能越多的时候,进入我们(可知)与(不可知)研究的边界。

那么,中国的传统科学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明天继续。

远古时代的道道之学

【2011-06-02】

中国原始文化中数数之学,一个动词数,一个量词数。数数,在于数,有数,数才出焉。
无动不识静,(定巳动己)/(定己动巳)也。

今天我们讲另外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汇,就是道道。常常用在指一个人具有歪道道或者坏道道的居多,因为褒奖颂扬之词汇太多了,大家已经不太使用它的原始本意,已经淡出了科学或者圣人的词汇,成为了民间仍然流传的一个含意不是太清楚的用辞。
但是,一道道水,一道道山,宴会中的一道道菜,上级对下级的一道道命令,……,用之习惯,与数字之间的关系还是显然的。
不过,已经失去了原始文化的本来意境了。
那么“道道”的原始意思是什么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两个意思,

一是办法,

二是门路。

“道道”与“数数”的关联关系最为密切,数字的产生,就是原始人记事时道的长短来表示过程的关系。
短暂的事情一小道,
长久的事情一长道。
数字的产生则是对这些道道数出来的。

所以,汉字中的(一二三),就是三条道道,据说“四”原始的时候也是四条道的。但是,已经无法考证了。

办法之办,古代字从“辨”。即各种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归纳在一起,来认识其几然,然后必然发生的事件归纳在一起探索其或然。于是,产生了“数之分,数之合”。
数合而或然之率,
数分而几率出焉。
其法,这里指的是一种或然率的认定程序,必然发生事件的唯一出现性。

路之门,一个变化体系的被确定,

变化体系中的一个必然发生过程。

所以,

第一个“道”字是,是始,

第二个“道”字是,是进。

道道表达了一种想法被确定后产生的行动之间的连续性。
所以,道道不仅是一个主意,而且是一个与主意连续的方法与措施。

所以“道”非门之始而是路之达。经过〖垒石结绳〗〖河图洛书〗的道道之识,道道的知识范畴进入了〖天圆地方〗〖周天历度〗阶段。

所以,“道道”原始的办法门路的认识,提升到一种公认的准则,彻悟明白的一种道理。或者指博通各种学问,沟通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关系的统一之学。

易经后,“易道”被神权绝对化,变成了一种预想或者理想,并为实现这种理想的一种主张。使“道道”的原始概念产生了异化,走进了封建文化信仰的神道歧路。

所以,易经后之道学,具有神道原始“道道”之学的双重性。虽然也在讲天道人道之间的关联关系,但是,已经是在缺少三焦论的前提下单纯以阴阳而论道了。

只有中医中,仍然保留了原始“道道”之学的部分内容。

我们从中医保存下来的“道道”科学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的“道道”科学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了(物质与精神)关联关系探索的历史阶段。但是,很快“道道”科学理论体系就纠正了这一(物质与精神)相对性研究方向,走进了生命为核心的(形性数)理论探索体系。

应该说中国原始的(物质与精神)之间关联关系的研究,从起步开始就比(现代科学)的(物质与精神)(二元论)的绝对化先进的。

也可以说,是在一个自然物质(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木火土金水)循环运动的体系认识之后,进入人体生命中(精气神三焦)循环关联关系的探索基点上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对精神的认识已经进入了(精气神)三焦化,

对物质的认识已经进入了(木火土金水)的五行轮回化。

但是,仍然无法形成(物质与精神)在结构形式上的一体化认识,

仍然无法在存在状态上作出一体化一理化的整体表达。

虽然在中医理论中,精气神再分为神魂魄意志五行认识后,形成了一种形式上的结构性,

但是,无法用精神说明物质,

无法用物质来说明精神。

而且精气神的(未知性)无法与(木火土金水)的物质(已知性)链接。

(物质与精神)的关联关系之(已知)与(未知)之间存在无法直接表达性,为了解决(物质与精神)关联关系的结构形式存在状态的表达。于是,采用了形性数的三焦体系中的(已知)精气神中的(未知),建立了新的(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认识体系。使精神的(精气神)三焦结构性(木火土金水)的物质五行结构性之间架起来一座沟通的桥梁。
因为(形性数)的(三焦,四象,五行)是系统性的贯通性(已知)链接。

精神三焦形性数三焦(相对/相反/相通/相变)。

形性数五行(木火土金水)物质五行(相对/相反/相通/相变)。

(精气神)(木火土金水)的精神三焦物质五行可以通过形性数的框架结构形式,链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结构性态势变化的一体性。这样,(精气神)与(木火土金水)之间的关联关系,就可以通过(形性数的三焦,四象,五行)得到进一步认识与表达。

所以,中国(属性数学)框架中并不存在(物质与精神)的二元性的绝对化,而是通过(已知)与(未知)的(知识圆圈)可认识的。

但是,目前因为中医在(商周文化断档)的时候,三焦论的遗失,三焦,四象,五行之间关联关系在易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神权文化迷信中被避讳了。中医理论中虽然残存三焦与精气神理论的只言片语,已经不成系统了。

所以,中医的基础理论需要重(新认识),重新用形性数一体化的理论进行再认识。

今天,我们先讲到这,明天我们继续。

道方而不径

【2011-06-03】

中国语言中属性特征所表达出来的同同组合,不仅仅是“数数”,“道道”这样理论性很强的词汇上应用的。大家习惯使用的:笑笑,看看,摸摸,走走……等不胜枚举。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语言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结构出现呢?
它肯定有其属性文化的历史根源。虽然前后两个字是相同的,但是其词性或者词意不同的,表达的内容也不一致。
有下面几种情况:

1、前面一个动词,后面一个词:如道道。

2、前面一具动词,后面一个词:如数数。

3、前后都动词,前面意识或者希望,后面具体的行为与动作。如笑笑,看看。

4、前后都动词,前面预定的想法,后面非正式的做。如试试。

5、尤其是在两性行为上更是多:亲亲,爱爱,甜甜,蜜蜜

6、而且在异同的再结构方面,大家也经常使用它表描述一种面貌或者现象的存在,如嘻嘻哈哈,哭哭啼啼。

经过我们以上的总结,可以看到,属性在“同形,同音,同性;异形,异音,异性”的表达上都是严格遵守着一种规则,字音,字形,字意,字性,字数的结构上来看,他们都在遵循“形性数一体化”的变化原则,而且距离现代越古远时代留下的文字资料,“四象组合”来表达面貌或者一个完整事物过程的词语越多。记事的四象结构称为成语,每个成语都一个动人的故事。而乐乐呵呵,快快乐乐之类的像貌描写,则是世界语言体系中的中国语言独有的语言方式,也是中国属性文化的特殊文化结构。

所以,在这个语境条件下,我们再来认识中国的“道道”之学,就会对道的理解有更深入的体会。

现在我们再回到哲学领域中对(物质与精神)关联关系四个问题的回答层面上来认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前面文章中讲过了,

精神,中国古代可以用(精气神三焦体系)来表达。

物质,中国古代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行体系)来表达。

那么,(物质与精神)的关联关系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精气神木火土金水)构成的三焦五行之间的关联关系。前面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种用形性数的三四五连续一体的变化过程来沟通(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过程。
今天,我们再讲一个新的(认识方法),就是中医应用的四象体系

(精气神三焦)(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变化)之间存在一个四象的链接过程。

那么,我们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四象系统来认识(精气神木火土金水)之间的属性关联关系呢?

前面的文章讲了精气神作为(未知)三焦系统却存在人类的可认识性。人类完全可以通过声色味的觉悟性对它进行认得/认知/认识。因为任何人都不会精神萎靡说成是精神振奋。精神的本质虽然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属性数学)中的“象”来认识它。

什么是呢?广义的来说,就是形状,样子。

也可以通过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来对它们进行认识。

也可以通过想象,象征,象声,象形表达为人类的认识。

木火土金水可以通过物体形象,物体运动景象或者形成的综合气象以及关联关系构成的某种现象来认识它,变成人类认识中的想象,象征或者用象声,象形作出认识层面上的表达。

显然,自然界中的象/貌人类精神的象/貌都是可以通过人类的(认得/认知/认识/知识)四个过程作出完整体系化的一体表达的。而这个表达体系则形性数一体的四象框架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精神物质形状构成的形象在人类生命意识中的反映,构成生命结构的物质具有表达精神相貌的属性性能。
没有人类生命意识对大自然的认识,就不会有精神
没有生命意识中的构成,同样不会有表达精神存在的物质

所以,不是任何物质都具有精神的相貌表达能力,也不是精神可以支配任何物质的象貌。

形状与样子。我们可以通过形与性的关联关系来描述。在生命的意识过程中,(物质与精神)存在形与性的分合变化关联关系,形成了生命的长程性短程性的差异。

什么样的精神可以保障生命的长程性,

什么样的物质可以维系生命的长程性。

才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本源。

所以,

中医神魂魄意志的精神五行,具体形象化表达为喜怒哀思悲恐惊。

中医木火土金水的物质五行,具体形象化表达为风湿燥暑寒。

在属性形貌的一体性框架上来分析生命的长程性短程性。

从而产生了:(和生克/延生死/杜生灭)的三生观

“道”者:在人之为。

故,“道”无人而不为。

故,在生命范畴内,(物质与精神)的关联关系:有为有不为。

在人类生命之外,(物质与精神)的关联关系仅仅反映认识的关系了,它的关联关系表达应该:无为无不为。

这样,

生命中(物质与精神)的关联关系人道。

生命之外的物质与人类生命意识存在的认识关系称为天道地道。

因此,道有三,一生二,二生三出焉。

道方而不径也。理虽可一,法亦可二,术则不唯三而足,变化无穷无尽了。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明天继续。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