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
feidu黄河/文
近日在上海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淅沥秋雨中去鲁迅公园瞻仰先生之墓并参观了鲁迅纪念馆。
这天下午,在甜爱路站台下了公交车,撑着雨伞直奔座落于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该园原名虹口公园,葱郁的公园门外有一条静静的林荫路,路旁墙上镌刻着一块块中外文人的名言警句。其中爱尔兰叶芝的诗很是耐人寻味:“多少人用真心和假意,爱你的美貌和俏丽短暂的青春。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般的灵魂和你那渐渐衰老的脸上的悲戚”。我一边在心里品味着这首诗,一边向行人打听,步入庄严雅致富有学术气氛的鲁迅纪念馆。
该馆资料很丰富并免费赠送读者相关资料与上海旅游地图,一些图片文字我在多年前的北京即瞻仰过。
墙体的电子屏幕正以中、日、英文配以画面播放着鲁迅那深沉的散文诗集《野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解说员深沉凝重的播音紧扣观众心弦,人们的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我与《野草》与鲁迅,有着很早的缘分。记得幼时在家里,父亲那深红色的古旧大书架上一排排的藏书中,有着纸张发黄的繁体竖行版本《鲁迅文集》。虽然父亲长期从事政法工作,但他业余也阅读文学书籍;他的书架上大多是专业方面的书刊,也有着古今中外文学书籍。记得当时我从书架上选看的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东周列国志》《我的前半生》《金陵春梦》《红岩》《朝阳花》等。当时,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我、看到竖行排版的鲁迅文集很感兴趣。拿出来回到房间扒在书桌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篇,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把《野草》翻看到半夜却只是借助字典看通了字面,看到的只是涟漪的水面,哪晓得这桃花潭水深千尺噢?那时,慈祥的外婆带着我住一间卧室,她老人家睡一觉醒了见我还埋首灯下,心疼得再三催促,我才就寝。
时光飞逝, 从少年、青年、到跨入中年,鲁迅思想、鲁迅的作品,犹如经久不衰的明亮灯塔,一直伴随我追求人生真谛、竞渡苍茫人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从未彷徨、也从未迷航————
2002年夏季,我因骑车扭了脚在家休息,曾有空再次通读了鲁迅文集,感到比起少年时更加读懂了鲁迅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前是从字面上读,此刻则透过字面开始用心从深处来读了。
读了他的《在酒楼上》小说,曾萌发了“少年狂”。脚好后,为体验当时先生的环境与意境,在一个周末的傍晚,我兴致勃勃地骑着自行车在合肥卫岗一带转悠。寻到了一家江南古典风貌的两层楼饭店,悠然地上了楼,学着先生那样唤着服务生:“来一碟豆腐干、一碟茴香豆、一碟冻肉,加点辣椒酱,再来一杯绍兴老酒!”非常遗憾,此时此店已并无茴香豆,也无冻肉与绍兴老酒了,最后只得以一碟牛肉一碟花生米和圣泉啤酒做代替,发之古思幽情了。
—— 之后的岁月里,我经考核应聘在京中国贸易报周末版《经济导刊》任第一版责任编辑。忙里偷闲曾去北京西四,参观鲁迅纪念馆与鲁迅故居,它们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在先生大量的作品中,他那正直的人品与深邃的思想光芒四射,如同一把把锐利的解剖刀,将当时残酷人生黑暗的社会所造成的悲剧毁灭给人看,将人性的种种弱点剖析得淋漓尽致,从而唤醒人们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以驱除黑暗争取光明。
时光冉转历经人生风雨沧桑,如今幸甚至此,再观鲁迅纪念馆,不禁百感交集,一番别样滋味在心头。
风雨之中我背着挎包,伸手抚顺额前的长发,弯腰向先生那清癯刚毅的古铜雕像、向那广玉兰岁寒松柏环绕的先生之墓深深鞠了三个躬:感谢先生教诲,弟子也当“破帽遮颜过闹市——管他冬夏与春秋”——无论世俗的风雨如何,孺子牛都当耕耘无悔哦!
将走出纪念馆时,我大声地诵念着那镌刻于墙面的臧克家先生半个多世纪前所作的政治抒情诗:
有 的 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让地上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作者安徽朱虹(新浪网笔名feidu黄河)
2014年9月19日写于上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