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融合最可贵——谈谈写作力的修炼和提升之道

“四力”融合最可贵——谈谈写作力的修炼和提升之道
    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向宣传部的各位同仁作个专题汇报。我们常说,组织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那么,宣传部就是“记者之家、文人之家、写手之家”。早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当过校报编辑。上大学的时候,一直担任学生记者,还当过校团委的宣传部长。在×××(注:单位名称、下同)挂职以及在×××、×××工作期间,我都从事过宣传工作。所以,来到各位宣传战线的骨干精英当中,有一种找到组织回到家的感觉,非常亲切,也希望能从大家身上多沾点儿“文气”。
    我汇报的这个主题,是为宣传系统的同志定向开发的。之所以想到这么个主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这个班是增强“四力”的专题班,专题班自然要聚焦主题专门谈、集中火力深入谈。二是“四力”这个概念和相关要求,是***总书记专门针对宣传系统提出来的,但对所有需要拿笔杆的同志都具有普适性,而且精准生动地揭示了写作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三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四力”可以结合、整合、综合,但程度最深、作用最大、效果最好的当属融合。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实践的指南。认识到这一点,以“融合观”来指导写作力的修炼和提升,能够事半功倍。
    下面,我围绕三句话,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对写作力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句话:写好文章靠“四力”
    在与宣传部有关同志就这次汇报的选题作沟通的时候,他看到我发过去的标题,不解地问:“我们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讲的‘四力’,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您讲课的副标题中的‘写作力’,可否改为’笔力’?”
    我回复:“写作力是综合能力,相当于‘混元力’,不是单纯的笔力,所以不能改。”
    我所说的“混元力”,也叫“混元功”,是小时候看武侠小说看来的,金庸先生写的《倚天屠龙记》里就有这样一门功夫。
    在“百度词条”里,“混元”这个词有两重含义:一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宇宙;二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年代。作为元气的混沌,是“元气之始也”,即“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生于混沌之中”“极乎无极”。这样的解释,听起来有些玄乎,也显得相当“高大上”。所以,当年我一看到“混元功”这个词的时候,就觉得挺厉害,也就牢牢地记住了。
    现实中,混元功确实存在。据“百度百科”介绍,它属于两仪拳流派,是心拳学体系中的万法之基础,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在我看来,这几个“合”也适用于写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融合的要素和要旨。我之所以说“四力”是“混元力”,理论依据就在这里——笔力是写作力的核心要素,但并不等同于写作力,写作力需要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贯通融合,也需要“四力”互融相合。我想,把笔力等同于写作力的,不只是那位与我作联系对接的同志。所以,很有必要对“四力”的内涵和外延作个深入分析。
    下面,我们先温习一下***总书记关于“四力”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
    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2016年2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力”要求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都是适用的,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四力”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接下来,谈一谈我对“四力”的理解。
    ——脚力,指的主要是调研力。***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从当好领导、做好工作的角度讲的。总书记还说:“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也说过:“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也出美文。当我们的足印遍布生活深处时,报道就有了底气、灵气、锐气。”这是从转变作风、搞好宣传的角度讲的。还有人说:“脚上不沾泥土,怎知群众疾苦。”这是从走好群众路线、体察民情民生的角度说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需要重视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调研的水平和实效。
    调查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实情;二是深化认识;三是开阔思路。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调查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我们无论是做好工作还是写好文章,都需要以此为重要基础。
    ——眼力,指的主要是发现力。在我们的工作中,眼力是发现亮点、发掘典型的能力,看到本质、发现规律的能力,更是发现问题、找到差距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眼力包括观察力,但观察不是目的,目的是了解和发现。我这个年龄的人,很多人都曾是福尔摩斯的粉丝。在《福尔摩斯探案集》里,有一集叫做《波希米亚丑闻》,其中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华生路过贝尔街,去找福尔摩斯叙旧。当福尔摩斯推断出华生又开始行医时,华生有些不服气地说:“我从不认为你的眼力强过我。”
    福尔摩斯说:“可是你只是在看而并非观察。要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就好像你经常看见进房间之前需要经过的台阶吧?”
    华生说:“常常看见。”
    福尔摩斯又问:“有多少次了呢?”
    华生回答:“哦,至少几百次了吧!”
    福尔摩斯说:“那么,你能告诉我有多少级台阶吗?”
    华生:“多少级台阶?我不知道!”
    福尔摩斯:“这就是了!你只是看,却不知道去观察。这就是我要说的关键。你看,因为我观察了,所以我知道有17级台阶。”
    前些年,《人民日报》刊登过一篇文章,其中讲了个波斯猫的故事——
    话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军对垒。
    某日,德军一个参谋人员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场时,无意间发现一个颇有规律的细节:每天早上八九点钟,都会有一只波斯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个土坡上晒太阳。
    随即,这名德军参谋做出了以下判断:
    一、这是一只波斯猫,并非野猫,野猫不可能白天出来,更不可能出现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
    二、猫栖身于一个土坡上,周遭没有房舍,那么这只猫一定是属于某个法军的。
    三、波斯猫是名贵物种,普通士兵绝不可能带着这么名贵的物种到战场上来,它的主人绝对是个军官,而且绝不会是下级军官。
    据此,德军参谋认为地下掩体内有高级指挥所。
    于是,德军集中了6个炮兵营的火力,对着那里狂轰。
    事后查明,德军的判断完全正确,掩体下果真有个高级将官指挥所,在德军的强大的火力下,无一人生还。
    从此以后,法国部队中有了一个新规定:不允许带着猫上战场,尤其是波斯猫。
    这两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眼力尤其是发现力的重要性。
    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南京大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茅家琦先生认为,做学问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见所常见,思所常思”。这就是说,我观察的是大家经常观察的,我思考的是别人经常思考的。第二个层次是“见所常见,思其思所未思”,我观察的是大家经常观察的,我思考的却是别人虽然在思考但是没有思考到的;第三个层次是“见所未见,思其未思”,我观察的是别人尚未观察的,我思考的是别人尚未思考的。
    仅就观察来说,我们无论做工作还是写材料,既要见人之所见,又要见人之所未见,不仅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不出的问题,还要善于从熟悉的地方看出不同、看出变化、看到风景。
    〖举例〗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没透露我从光明日报退休了》,作者是光明日报驻宁夏记者站原站长庄电一。文中写道:
    “宁夏地方小、人口少、经济落后,是个‘三无’(无地位、无特点、无典型)世界”“在发达地区,一弯腰就能抱个大西瓜。在宁夏,拿个放大镜,也找不到芝麻!”
    然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作者的努力,“在光明日报70余年的历史中,有一半以上年份的报纸上有我的名字,我的名字也数千次出现在这张报纸上。我在光明日报上刊登的稿件,可以装满700多个整版,有17个整版是由我一个人采写完成的。除此之外,以半版篇幅见报的稿件还有很多。我在宁夏这个不被新闻界看好的地方,连续多年保持每年发稿百篇以上的纪录。在报社有案可查的14次考评中,我有9次被评为优秀”。
    秘诀是什么?作者说:“身在‘穷’地方,我却偏要当个‘富’记者”“不但要从石头缝里抠新闻,而且还要搬开石头,看看下面有没有压着东西!”
    我们提高发现力,就要有这种从石头缝里抠、搬开石头去翻去找的认真劲儿。
    ——脑力,指的主要是思辨力。脑力包括记忆力、理解力、领悟力、想象力等在内,但最重要的成分是思辨力,因为思考是贯穿学习和工作的一条红线,记忆、理解、领悟、想象都离不开思考;而辨别方向、辨清是非(优劣、好坏)的分辨力,对我们做好工作、写好文章来说尤为重要。
    关于在写作中辨别运思和行文方向的能力,训练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一种本能式、直觉式的强烈方向感,让我们在写作中直达意旨、直奔目的,不至于出现思路和行笔方向跑偏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走弯路、走岔路、做无用功。对此,我用两句话总结过自己的体会:第一句是,写材料,灵感重要、语感重要,方向感最最重要。第二句是,方法不对,干活很累;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笔力,指的是文字驾驭力、综合力,核心是文字表现力、思想传播力。这里,我用的不是“表达力”而是“表现力”。我觉得,“表达”主要是为了“达己”,“表现”则主要是为了“抓人”;把自己心里所想准确直白地说出来、写下来,辞能达意,就是“表达”;而“表现”则需要巧妙地、甚至是艺术性地呈现所思所想,努力达到悦耳、醒目、走心,引人感人动人、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好效果,让人听了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集中注意力往下听,让人看了眼前一亮、心里一动、精神一振,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说到了自己心坎上,写出了自己“心中有”却“笔下无”的意思,这是比“表达”更高的要求。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传播,新闻稿件尤为注重传播性。***总书记不仅深刻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还对“讲什么故事”“怎样讲故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要用好新闻发布机制,用好高端智库交流渠道。
    有一句诗说得好:“脚行万里眼自开,思如大江笔如锋。”这句诗,把“四力”都装进去了,也生动揭示了四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都可以集中到笔力上,通过笔力来加以呈现。但如果把笔力等同于写作力,这是在门缝里看写作力,会把写作力看窄了,从而一味地追求“笔头功夫”,忽视脚力、眼力、脑力以及其它与写作密切相关的种种能力。
    我经常引用一句话:“讲台之声不过百米,文章之言可越千山。”这种“越千山”乃至“入万家”的能力,就是传播力。
    第二句话:勤学苦练强“四力”
    “四力”都是具体能力,从根本上说,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但“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往往是“练”的前提和基础。
    就“四力”的提升来说,学,核心是掌握贯穿其中的“道”,也就是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提升,各有各的规律,一个共性规律是要遵循科学方法。
    练,主要途径一个是训练,这是指向“学”的“练”;另一个是历练,这是指向“用”和“干”的“练”。我们获得能力与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不一样的,能力唯有通过“练”才能获得。***总书记指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干中学、学中干,能产生“复利”,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一)如何增强脚力
    ——增强脚力,就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既要看“高楼大厦”,更要看“背阴胡同”;既要看“前院”,更要看“角落”;既要看“盆景”,更要看“风景”;既要多“看点”,更要常“蹲点”;既要重调查,更要重研究。
    ——增强脚力,就要深入实践积累经验。实践是最好的学校,现场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新华社老社长穆青说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记者赖以成长的沃土,要做一个有成就的记者,必须熟悉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必须熟悉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策,必须懂得基层社会、基层工作是怎么回事。”
    我读过一篇关于怎样采写新闻作品的文章,里面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
    尽管现在能够“千里边关一日还”,但若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迈得进群众的门槛,却走不进群众的心坎。只有深入乡村,聆听留守儿童的思念,伴着空巢老人的孤灯,才能理解消弭城乡二元差距的紧迫;只有跑遍城市角落,倾听“房奴”“蚁族”的心声,才能读懂群众对“获得感”的期盼……对于新闻人而言,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腿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正是声入心通的“通行证”,正是推动进步的“积分卡”。(人民日报《让新闻作品更有“时代温度”》)
——增强脚力,就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7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