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频
执教者:赵阳云
顺德教育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
教学点评
【片段一】认识大中小面
师: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1、6、4,哪两条边相乘所得的面最大?
生1:11×6最大
师:我们把11×6,像这样的面我们称之为“大面”。有大就有什么啊?
生2:小
师:有大有小就还有什么呢?
生3:中。
师:你认为哪个面才是中面?
生4:11×4是中面。
师:那小面呢?
生5:6×4是小面。
…….
师:我如果把这样的长方体用纸给包装起来,请问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呢?怎么算?
【片段二】善分析,讲道理
老师提出两个长方体可以怎么包起来,先闭着眼睛想想,然后小组内动手试试包一包。
师:如果要用两个这样的长方体把它们包起来,可以怎么包?来,想想,不要着急去看你桌面的长方体,可以闭着眼睛去想想。
……
1.学生闭眼想象,不用动手试;
2.小组交流一下,摆一摆;
3.全部分享展示你的方法。
老师让学生展示两个长方体有3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后,抛出了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些,你想提出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1:每一种包装方法需要多少纸?
生2: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
生3: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多用了多少纸?
……
师:如果我是老板,你觉得我会选择哪个问题来研究?
生1:怎么包装最节约用纸?
师:那怎么包装最节约用纸呢?想一下。
生2:第一种
师:为什么是第一种呢?
生3:因为它减少了两个大面的面积。
师:减少的两个大面的面积在哪里?
生4:两个面重叠的地方。
师:为什么它就是最少的呢?
生5:因为两个大面可以重叠的话,它就减少了,如果没有重叠的话,用的包装纸就更多。
师:为什么?重叠得多就节约吗?你同意啊?
生6:同意。
师:我还真不明白,凭什么说重叠的部分大,包装用的纸就节约了呢?哪位同学给我解释得清楚点,让我明白?
生7:因为它重叠的面越多,它露在外面的面就少了。
…….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老师拿着两个长方体全班一起进行演示讲解)
【片段三】整理分类的数学思想
经过小组的讨论和摆一摆:
师:四盒糖果包成一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包装方法?
生1:3种。
生2:4种。
生3:6种。
师: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
师:有6种的包装方法,这样的摆放,有点乱,刚刚我们同学在下面摆的也是很乱摆的。当我们看到杂乱无章的摆放应该怎么办?
生4:分类。
师:整理分类?那怎么分类?
生5:有大的一类,有小的一类。
师:还可以怎么分?
生6:有6个面重叠的一类。
…….
听完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感觉:
《包装的学问》是大家公认最难上的课之一。回顾赵老师的课堂,最大的体会就是:赵老师眼里有光,让孩子真的相信光了。孩子们在一个既幽默又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老师提供充足的独立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不断分析思考,不断讲道理,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1.基于学生需求,选取恰当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基于学生的问题,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法。以往,不同老师几乎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流程: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甚至计算验证环节是很多老师教学设计的“重头戏”。而赵老师在思考众多老师经验后,注重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定位在对“重叠的面越大,包装的面积就越少”的分析、讲道理和对包装方法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的归纳和总结,得到最优策略,完成有序学习上。难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赵老师大胆地淡化了繁琐的计算验证环节。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本课的难点,又使学生对“如何选择最节约包装方案”有了清晰的理解,尽管没有去计算验证,但是当孩子真正明白其中的道路,往后计算起来依然迎刃而解。
2.立足认知衔接,巧设教学活动
本节课赵老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讲清本课的道理,新课伊始赵老师有意识地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中哪些棱长可以分别组成大、中、小面,有效地助推了学生对大中小面的把握,为后面探索最节约包装方案的推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提出“两个这样的长方体可以怎么包”的环节中,赵老师并没有着急让学生动手去摆一摆,而是要求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想,闭着眼睛去想。由此看出,赵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去想象,在脑海形成数学模型,在这样特意设计的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空间观念。
本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数学活动:
(1)先闭眼想象,不动手;
(2)小组交流,摆一摆;
(3)全部分享,展示你的方法。
伴随着闭眼想象、分析思考、动手摆一摆等智力活动,学生的思维也不断地深入,道理就逐渐讲清楚:因为看不见的两个面,就是重叠的两个面不需要包,也就是重叠的面积越大,越节约,在这个讲道理的过程中,就是推理意识的培养。
3.凸显数学本质,归纳概括策略
学生在师生、生生交流,讲道理的过程中,经过层层分析,很容易就得到包装用纸最节约的小诀窍。赵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善于分析,讲清楚其中的道理,让学生经历并总结了一般思考路径:先确定有几种包法——巧比较——确定包装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突出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我听了很多次不同老师上的这节课,也包括我自己也上过的录像课,赵老师真是首创在讲道理中归纳出节约用纸的小诀窍和一般思考路径,绝对是大大的创新点。就因为这样的策略,也为后面4盒糖果包成一包,怎么包才能节约包装纸奠定了基础。
4.师生互动,演绎生动课堂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师生互动对话充分,赵老师不怕学生讲不清道理,反而处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一个个“为什么”、“你怎么知道”、“你明白了什么”的追问中不断让学生理清讲理其中的道理。寻常老师在这节课中,多数都是半推半就让学生被动明白“重叠的面积越大,越节约”然后就开展计算的验证,而赵老师丰富有智慧的“煽风点火”,加深了学生对其中道理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
如:赵老师一句又一句“你的思维真好”、“小胖子看来你真的懂了”,每一次的追问,每一次的鼓励,无不冲击着孩子们的大脑,老师眼里有光,让学生真的相信光。
又如:在探究“四盒糖果包成一包怎么样包才最节约包装纸”中,孩子探究出有6种方案后,老师并没有急于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哪一种最节约,而是追问学生:“当我们看到杂乱无章的摆放应该怎么办?”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分类”的数学思想。当孩子懂得把6大面6中面6小面归成一类更加方便比较,那后面寻找节约的方案就迎刃而解了。
赵老师曾说过,他要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讲台上越上越勇,直至优秀。
一节课下来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
1.在很多师生互动讲道理过程中,往往都是口头表达其内容,学生听来的道理,如果能够把一些重要的内容通过板书显示出来,对于接受能力稍弱的孩子会更好。
如:在比较6大面和4大面4中面环节中,如果能板书“6大面=4大面+2大面,4大面4中面=4大面+4中面”,孩子就可以一边听一边看板书的等量关系式更能直观发现两条等式的“4大面”可以同时“抵消”。
2.本节课大胆的“重讲道理,淡化计算”是一个创新点,但是如果在经过分类讨论得到结论后加入让孩子独立计算来验证支撑所得到的节约方案,对于后进生来说更加的完美。
3.听过赵老师几节课,赵老师都有一个共同习惯:新课引入热身时间都比较长,老师的提问和表达有点点啰嗦,此环节学生互动人次太多,导致新课探究时间不够,容易超时,应该可以适当取舍。
回味赵老师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再细细品味赵老师分享的备课历程,赵老师在空间想象和推理意识两方面上寻找新突破,相比传统的教学设计,赵老师更加注重孩子讲道理的学习过程,淡化计算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的方法,让孩子萌芽了推理意识。
现场听课的有语文老师也有英语老师,正如他们不约而同的感叹:这一节如此复杂的内容,我一个数学门外汉竟然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清楚明白这样包装才是最节约的。北滘镇教研室卢均明校长更是感叹:我听了那么多次这节课,以前都是懵懵懂懂,今天的如此清晰易懂,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点评教师:吴柱国(顺德区北滘镇承德小学)
吴柱国 顺德区北滘镇承德小学校长行政助理、北滘镇中心教研组副组长,数学科组长。多次获得北滘镇优秀教师称号,曾获得2020年佛山市中小学教学改课成果奖(主要完成人)一等奖、佛山市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佛山市“一师一优课”三等奖、顺德区数学创新作业设计评比一等奖、北滘镇数学教师基本功一等奖、北滘镇说课比赛一等奖、北滘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主持、参与省级、区级多个规划课题研究,并完成结题;指导学生参加顺德区数学素养比赛获得一等奖;一直以“让学生爱上数学老师,爱上数学”的理念开展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设想
一、对选课的思考
教研员一直不回避不想上那些课,喜欢上那些课,相反作为他而言想把诸如:概念课、计算课、几何课、统计与概率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和数学好玩课综合实践课等等他都想去上一次,这是可以说一点也不假。
不仅能让教研员去思考如何去上好各类课型,更重要的是不会让他的专业停留在仅是说的层面,而是能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基于上学期顺德区小学数学进行的一项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各个年级所有课时做“哪些课时是最难上的课”的问卷调查中,共收到问卷2013份,最难上的课是有比较强的说服力的,现把北师大版各年级下册中最难上的课统计如下。
为此笔者提出一个讨论的观点——如何选课作为平时教研活动的研究课。鄙人的想法是:
第一,选择难上的课作为教研课。
第二,把难上的课上成家常课。
第三,把家常课上成教师心中的口碑课。
第四,选择学习层次中等班级作为授课对象。
第五,提倡不试教(最多一次)就去上的那种担当,反对为上课日夜磨,反复试,甚至上了再表演的那种假课。
二、对五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包装的学问》鄙人的处理认识
1.笔者定位的教学目标最终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意识。可能有悖于大家平时比较重视通过计算来验证学生的猜想。笔者理解若学生没有搞明白怎么包装是最节约的道理,那么计算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丝毫没有任何的价值,没有涉及包装学问中的内核,那样做反而增加了学习的累赘。
而老师们可能认为包装中的学问——重叠的面积越大就越节约学生特别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实,笔者认为不然,恰恰是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落实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涉及最核心的道理。学生若不明白这个道理后面都是在糊涂中度过的,做得、算得都是一些糊涂事。
2.基于笔者平时的听课,老师除上述把最核心的内容当作学生最容易明白的假象之外,还有几个教学现象值得讨论:
(1)在探究四个盒子包装时,图中出现的“大面、中面和小面”的概念,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容易明白,实质上到应用时学生是很难把握哪些面是中面?哪些面是小面?这就需要告诉学生判断方法,提前做好铺垫。
(2)在引入新课时,老师们很快就进入主题,即引出两个包装时,就马上询问怎么包装最节约用纸,个人认为此处太快,忽视本节课是可以承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好素材,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想很重要,同时把如何包和怎么包得更节约放在一起,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点大,建议分开处理,慢慢来较为好!
(3)探究四个盒子包装问题,一共有六种情况,不少老师可能因为没有时间就没有事先对其进行分类,而恰恰事前进行分类(即六个大面和四大四中)是本节课难点突破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六个放在一起难免让学生心理上产生害怕甚至想放弃的念头。分类是引导学生明白最后比较一个大面和两个中面的脚手架。
三、个人执教的策略
除上述现象自己想把它们落实以外,还想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
1.培养学生会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而不是很盲目或者诧异。要把这个路径显示在黑板上。即:先确定有几种包法(先分类、不遗漏)→巧比较(善于分析、不死算)→确定包法(说理或计算来验证)。
2.由于本节课思维要求高,不能仅关注学习能力强抑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可能更要关注不发言或不举手的学生。要多给孩子们回答问题、思考、交流的空间,当然这样会导致课比较紧,甚至拖堂。
3.在探究四个盒子包装节约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如何分解、再怎么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这是本节课中推理意识发展最为显著的地方,也是出彩的地方。
四、反思课中的不足
1.课前引入不够简洁,时间拉得太长,以致影响了后面内容的完成。提炼语言,压实引入内容是教研员赵老师以后重点要考虑的地方。
2.原本教研员想通过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下图所示:重叠的面越大就越节约材料。但在不断询问孩子们时,他们都能很好的理解,于是也就作罢了,实质上是可以把它画出来,让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也学得更加明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