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但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学者的观点值得借鉴。一是北京大学楼宇烈先生的观点,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然后用了“师天地心广大,顺自然致中和”予以概括。应该说,这是很有见地的;特别是其中的“顺自然”和“致中和”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儒家的重要观点,非常精准。他在《应以直觉智慧建立中医的人文标准》一文中,还引用了清代学者黄元吉的话:“圣人之道,中庸而已。中庸之道,顺其自然而已。”(《乐育堂语录》)我是非常赞同这一观点的,只是建议是否可以用“法自然”代替“顺自然”。但是,如何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能够说“中庸之道,顺其自然而已”?却是需要进行思考和论证的。
通过对《中庸》的解读,我们已经明确:中庸是一种道,是一种基于“诚”的“天人合一”之道。而“诚”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学》中已有论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由此可见,“诚”的本质就是“勿自欺”,而“勿自欺”不就是“顺其自然”吗?因为“自欺”就是一种“违背自然”的行为;而“勿自欺”就是“该怎样就怎样”,“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闻到恶臭自然厌恶,见到好色自然喜欢。文章还将这种自然的行为称为“自慊”,就是自足、自洽、自快的意思,不需要任何理由、任何解释,完全出自本能、出于自然。这不就是“顺其自然”吗?可见,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互补的。这和很多人认为“儒家和道家是对立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值得我们好好体会。所以,“自然中和”完全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二是中国人民张立文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因为其中强调的“和”和“合”两个字确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多种表达。如对“合”,有“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境合一”“内外合一”“性命合一”等;民间还有“和合二仙”的传说。对“和”,传统文化主要强调“中和”“和谐”(《中庸》)和“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张立文先生主要强调针对当今世界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人的心灵、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倡导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五大中心价值”,从而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所以,用“和合”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是十分恰当的。
总之,通过对《大学》《论语》《道德经》和《中庸》的学习,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既有助于“文化自信”的确立,也有助于个人的顺利成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