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学子读经典”共收到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警察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十六篇稿件;本次《吉林学子读经典》选出四篇文章,其中有吉林大学田晓萌的“三读《平凡的世界》,三般滋味在心头”、东北师范大学梁炎的“重读卡夫卡《变形记》:开在绝望深渊的希望之花”、北华大学王悦的“漂泊而孤勇的《人生》”、以及吉林外国语大学宗函婷的“书评—从地坛中窥看自己的心魂”
作为专家主持人,我从这十六篇乃至选出的四篇文章中看到了吉林学子对于经典感悟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
同学们阅读面、关注点广泛且思维活跃,能走进经典理解哲人大家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能走出文本与现实进行一定的关照。学子们遍读《大学》、《庄子》、《孙子兵法》到《红楼梦》、《变形记》、《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世界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文章展示出吉林学子从文明、文化、文学出发,追问社会现实的思想努力。吉林大学田晓萌同学读《平凡的世界》,分三种滋味来阐述“青年中国”“乡土中国”“中国女性”等几个文化、地理、性别的维度来展现“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与未来。同样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梁炎同学在重读卡夫卡《变形记》后,分析出“被异化的人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苦苦挣扎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伴随着对西方社会的深入思考,在希望向绝望的转化中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思想旷野和审美领域。”而这个深入思考的本身,也展现出面临西方工商业文明在人与自然对立理念下导致世界文明走向深渊的现状,并要对其深刻反思与批判,从而寻找人类文明未来之路的深层现实。
当然,正如青年人的特点是思考简单而表达直接,缺乏对经典所处时代的剖析与批判,所使用的理论与文本阐述不够全面和深刻;如本次选择的北华大学文学院王悦的“漂泊而孤勇的《人生》”,吉林外国语大学宗函婷“书评—从地坛中窥看自己的心魂”,对于经典与现实的关照有所缺陷,或者思考深度不足。为中国学人视为文学圣殿的《博览群书》写文章时需要明确的是:要真正要做到博览群书,要懂得博览群书的目的是积累学问、追问现实、思考未来。因为《博览群书》的书评都不是单就作品说作品、就经典说经典、就作者说作者;而是要从经典出发说出作品和经典之外更多值得引起社会关注的,引起学界思考的思绪。其实这也是摆在这一代青年人,对社会现状和人类文明未来进行深层与底层追问时必须做到治学要求和学习准备。
作为青年学者,我对文化与文学的有一个粗浅的判断: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累积,文学是文化运行在文字上的艺术表达,经典名著是一段凝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类悲欢和时代进程的载体。西哲哈耶克说过“人习得传统是为了应对未知”;在今天这个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文化与文明转折的节点上,为寻找未来而必须回头审视来路,寻求人类文明的开始乃至发展过程中那些古圣今贤对文化与文明的思考,并从中找到未来发展的规律与走向。我想这也是“吉林学子读经典”的历史与文化情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