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党组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政府党组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蕴深刻、信号鲜明。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县域产业不断壮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但也存在“县域不经济”现象,一些县域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动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要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下面,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注重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县域不经济”的现象与县域自身发展条件和认知高度相关。一些“不经济”的县域在发展目标上追求大城市化,在产业结构上追求“大而全”,在增长动力上高度依赖政府投资,创新驱动力不够,这些弊端让县域经济难以找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为破解“县域不经济”现象提供了努力方向。新质生产力指的是能够代表新兴技术、创造新的价值、形成新兴产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新兴技术、人力资本及数据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和进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之一,就是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县域经济不只是要研究“县”的问题,还要研究“域”的问题。发展县域经济,要跳出县域来看县域。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从“土地”向“产业链”“要素链”“价值链”转移,县域经济发展也从“竞争”走向了“合作”。比如,位于湘鄂交界处的我市某县与某县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某区与兄弟市某县共建产业园区等,新型生产要素在县域的组合,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让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为走出“县域不经济”困境探索出了一种产业、项目、资源、人才、资金融合发展新模式。
第二,要以科技创新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新质生产力形成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县域经济,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回望这几十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纵向分析,县域经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不断迈进;横向分析,不同县域经济之间的发达程度,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的应用程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是江浙一带推进县域经济科技创新的关键一招。20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6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