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老师很敬业,备课认真,上课努力,从头讲到尾,也不断地要求和督促学生听讲和做笔记,但最后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老师们也经常感慨:我讲了很多,该讲不该讲的我都讲了,可能考的全部讲了,可成绩就是提不高啊!现在一届不如一届,学生太笨了!基础太差了,教不出来啊!
还有一次跟一个老师交流,问她这次月考学生成绩怎么样?有哪些问题呢?她说这次的题目太难了。我说怎么难呢?有多少难题呢?她回答说学生反应很多学的没有考,考的平时没有学。这不与眼下很多老师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评价吗?
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高考命题也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作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的高考没有真正让一线教师领会到试题的本质和命题基本原则,所以我们的老师认识不到高考试题的高质量,也就没有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改变以适应现在的教育改革。
“方法不是听出来的,而是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出来的”,首先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引领,而不是一味地知识传授。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很多,三十多年前读大学时一位教授就对我们说过不用记那么多具体细的知识,那些可以去查阅,现在也有一个说法,不懂就找“度娘”。有些老师会马上反问,考试可以让学生带词典,带手机吗?我只能说这些老师真的无视不断进行的高考改革,试题已经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很多纯记忆性的知识都是以图文材料的方式呈现,以此为试题载体来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所学的规律和原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诚然,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哪里能读懂问题,哪里能提取到有用信息和分析这些信息呢?高考考查学生必备的知识,这些在中学地理中应该是世界之最,中国之最的常识和地理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性内容,教学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而这些内容的教学我们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没有思维难度的知识性问题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老师再通过点拨强调一些最重要的内容即可;而那些有思维难度的规律、原理性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的方式来完成;最后再通过总结归纳和拓展练习等方式来巩固,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所以教师在教研和备课中需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的特点区分清楚,然后进行相应的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其次,方法引领也不能靠传统方式进行传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固然重要,但我们以传统的灌输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如囫囵吞枣、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难以消化,没有营养,不会运用,那也就没有达到传授方法的真正目的。如何才能真正把方法传授到学生手中呢?比如学生对某问题是否真的懂了,如果他能把同学讲明白那我们可以认为他是真懂,否则就是假懂,后面他还会犯错。那么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享”,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出来的。学生的做有很多种途径,最常规的那就是练习、作业,针对性练习、课后作业,周考、月考等各类考试,这些比教师一味地讲要好,但“题海战术”肯定就不行了,这里强调的是精讲精练,突出重点难点地讲,精选题目地练才是招;教学中对重难点内容设计成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形式,学生参与进来了,就是在做中感悟收获;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设计成角色扮演、实验探究、课外模拟、研学实践等等,学生融入其中,感受深刻,感悟更深,收获更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