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贯彻落实的中坚力量,其担当作为情况直接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近年来,各级各部门持续加大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优化干部成长成才环境,有效提振了基层干部工作创造性和精气神,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但从当前基层实际情况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重视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身份壁垒制约,提拔任用“空间小”。由于公务员“逢进必考”的选拔性考试制度,报考条件设置严格,重“应试能力”不重“治理能力”,一些人才受报考门槛限制被挡在公考大门之外。由于身份性质和单位性质差别,基层人才引进和干部流动存在明显身份壁垒,事业干部调任公务员人数每年为招录公务员人数的10%,每个县区名额仅2-3人左右,导致事业身份干部很难进入领导班子。近年来除公务员招考外,大部分基层干部是通过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民生实事项目招考进入机关工作,在干部提拔任用时,事业编制人员受身份、年龄、服务年限等因素制约,提拔晋升时间长、空间小,比如X县近十年招录的“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不占编制的项目生高达X人,与其他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人员干同样的工作,在岗位津补贴、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没有编制不能参加市级及以上遴选招考,同时对解决编制无预期,导致一些年轻干部对未来前途迷茫、干事激情减退,年龄不大却过早“躺平”。
    二是交流渠道狭窄,干部活力“激发难”。干部交流机制缺失,受单位、身份、岗位、编制、人事管理等限制,除部门到乡镇的提拔性交流,乡镇到部门的安置型交流外,部门与乡镇之间平职交流少,一些事业单位的优秀干部无法直接进入到行政岗位,有的乡镇干部认为在横向交流、纵向流动上没“出路”,容易滋生散漫慵懒、“混日子”“坐等养老”等思想,干事朝气和活力难以有效激发。特别是近年来干部对个人身份和工资待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乡镇干部普遍感到经济待遇、工作环境不如县直单位,想方设法往县城调动,而县直部门干部不愿到乡镇任职,公务员身份的干部不愿调整到参公或事业单位任职,加之政法等系统与其他单位岗位津补贴差距较大,造成城乡之间、不同身份之间干部交流渠道愈发收窄,与乡村振兴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容错机制欠缺,瞻前顾后“不敢干”。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对工作不称职、群众不公认的干部,如何区分具体情形进行调整,缺乏清晰界限、明确标准和具体措施,在执行中往往衡量尺度难以把握。虽然制定出台了干部容错纠错办法,但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乡镇干部,权责利极不对等,普遍对容错纠错究竟如何执行心里没底,一些干部怕出现失误被问责,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得少错得少”的心态,工作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加之上级“责任绑架”行为,导致基层干部选择“明哲保身”,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3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