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严禁转载
作者:谦虚公
系列:清代志怪小说趣味故事
故事正文
京城(即现北京市)里有一户姓叶的人家,户主与易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的王老四交情匪浅。农历七月初七正是那老王的六十大寿,(以此推测主人公的年龄应与其相仿,故下文以“老叶”代替。)收到请柬的老叶欢欢喜喜骑心爱的小毛驴,驮着贺礼,悠哉游哉地前往王宅拜寿。
刚过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区),太阳已然落山,暮色渐沉。这时,忽然有个身材高大魁梧的汉子,策马扬鞭赶上前来。他朝老叶拱一拱手:“老先生,这么晚了您还在荒山野岭赶路啊?这是上哪儿去呀?”
老叶如实相告,谁知那汉子面露惊讶道:“哟,您说巧不巧?王老四是我表哥,我这也是去他家祝寿的!要不咱俩一起走呗?”想到长路漫漫、百无聊赖,这下有人结伴同行,岂不美哉?老叶喜上眉梢,连呼“好,好。”
可一路走来,原本齐头并进的俩人,那汉子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渐渐落在老叶身后。老叶满腹狐疑,他请汉子先行,可那汉子每每先假装应承,而后又故意放慢速度落于其后。“这家伙该不会是剪径的强人吧?”老叶冷不防忆起前不久在这房山就发生了数起截杀过往旅人的刑事案件。
他不免注意力高度集中,神经时刻紧绷,一面骑驴一面频频回顾,警惕地观察着那汉子的一举一动。所以此时天色已黑,根本看不清个所以然。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借助霎那的电光,老叶瞅见那汉子居然脑袋伏于马身之下,双脚倒立悬空而行。(原文:“…悬首马下,以两脚踏空而行。”请各位看官自行发挥想象力。不知该造型是否类似下图?)
而电闪雷鸣未曾有过片刻停歇,始终伴随其左右。那汉子则张开血盆大口,伸着如朱砂般殷红,且一丈有余(约23厘米)的舌头,吐着黑气,不断撞击着从天而降的雷电。
“额滴个亲娘!”老叶哪见过这等阵仗?早吓得毛骨悚然、面无血色,小心脏吓得噗噗乱跳。可老叶颇为无奈(谁叫人家骑马他骑驴呢,“宝骏”怎么也跑不过“宝马”吧?),只得沉着气、硬着头皮,疾呼“驾、驾!”扬起皮鞭猛抽胯下毛驴,朝着王宅一路飞驰狂奔。
好不容易赶到王宅门前,老叶速速拍门高喊:“老王,是我!快开门呐!”王老四闻讯出门迎接,许久未见的两位老友激动地拥在一起。他将老叶拉上摆满美酒佳肴的餐桌,为其接风洗尘,可那汉子亦尾随而至。
老叶不禁压低嗓门,附在老王耳畔细语问询:“这是哪位啊?他跟我走了这一路,直到你家。”老王大笑着解释到:“嗨!叶兄有所不知,他呀,是我姑姑家的孩子,叫‘武易藩’,在京城的绳匠胡同开了见银饰铺子…”
“哦,哦,原来如此。”得知确有其人,老叶心中宽慰稍许,想着是不是自己一路颠簸、风尘仆仆,加上疑神疑鬼而老眼昏花,产生了幻觉?
待晚膳用完,老叶想上床休息。不过多了一个心眼的他,说什么也不肯跟那汉子安排在一间屋子,可那汉子却执意要同老叶一起。况且王宅也没有太多客房可供选择,在王老四的从旁劝说下,老叶退而求其次地唤来一名家仆,陪着一同过夜。
可即便如此,老叶依旧心有余悸。他彻夜辗转反复、难以入眠,而那仆人却早已鼾声大作、呼呼睡去了。待敲过了三更鼓(即午夜),王宅上下统统吹灯拔蜡,四下顿时一片漆黑。那汉子却在此时慢慢坐起身来,再次吐出他那血红的“口条”,光芒立马将整间屋子照得灯火通明。
他探头探脑、鬼鬼祟祟地摸索到老叶床侧,拿鼻子凑近帐幔东嗅嗅、西闻闻,口中流出腥臭的哈喇子滴在地板上哒哒作响。忽然!他腾出双手,猛地抓住酣睡中的家仆,抱头便啃。“咔咔咔”伴随着嘎嘣脆响,鲜血脑浆、骨渣肉碎,散落遍地。
“我尼玛,这货果然特么是个妖怪!”看到如此可怖恐惧一幕的老叶不禁心中惊呼。他平时有拜关公的习惯,在这千钧一发、危机万分的时刻,他不由地失声大叫:“伏魔大帝何在!?”(“三界伏魔大帝”是明神宗于万历四十二年敕封关羽的名号。)
这一嗓子居然凑效:天空一阵钟鼓齐鸣(想象一下京剧开场时那段“锵锵咚锵”的“打通”大凡高手出场,总要自带这种BMG吧)。但见从天而降的关帝老爷赤面长髯、绿冠锦袍,手舞青龙偃月刀,奋力照那汉子脑门狠狠劈去。
那汉子见状,遂化为一只足有车轮大小的巨型蝴蝶,张开翅膀格挡刀锋。二者乒乒乓乓,在屋内盘旋飞舞、酣斗鏖战。突然平地又炸起一声惊雷,伴随着霹雳剧震、青烟数缕,蝴蝶怪与关帝老爷顿时统统消失不见。
可怜老叶凡夫俗子,哪经得住“神仙打架”这超自然现象一吓?早早就扑倒在地,昏死过去。直到隔天日上三竿,王老四过来叫早,见无人应答,心说不好,踹开房门,才发现了瘫若烂泥的老叶。
经过一阵指掐人中、心肺复苏,老叶缓缓苏醒。惊魂甫定的他将昨夜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两人举目四望,屋内满地鲜血,惨不忍睹,而床上缺不见那汉子和家仆,就剩下他来时所骑乘的青花马还好好地拴在马厩里。
王老四连忙遣人赶往京城的绳匠胡同找表弟武易藩对质,结果(真的)武易藩被发现正守在碳炉旁打制一只银酒壶。对于来人的盘问,他一脸懵逼,连连辩称自己压根就不知道表哥在家摆酒做寿,更没去过易县祝寿…
—故事到此戛然而至,留给了读者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故事出处
上面这则故事原题《蝴蝶怪》,出自清乾隆时期的浙江文人袁枚所著的文言志怪笔记小说集《子不语》。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前,后来又陆陆续续补充了一些篇章,汇为续集。
《子不语》的书名出于《论语·述而》中:“子不语怪力乱神”。后来袁枚发现元朝时已有同名作品,遂又改为《新齐谐》,出于《庄子·逍遥游》中:“齐谐者,志怪者也”。不过元代同名书早已失传,故后人仍多沿用《子不语》之名。
该书参考六朝志怪小说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都言鬼神,谈怪异,其中因果报应、荒诞迷信成分较多。全书文字简练、语言自然、亦庄亦谐,展现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用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揭示了当时清代社会的诸多恶弊,体现了袁枚对理学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迷信的怀疑。
结语
“没头没尾”是古代志怪故事的通病,上文中那蝴蝶怪究竟为何方妖孽?又为何要幻化成老王表弟“武易藩”的模样?变成“武易藩”就是为了吃掉老叶吗?蝴蝶怪的马又从何而来?我们均不得而知。
但往往正是因为没头没尾地故弄玄虚,才会令读者更集中注意力在其中的内容描写上。十足的画面感浮现于脑海,直至故事突然结束,在茫然懵懂中又会泛起一丝寒意,回味起来不免细思极恐、意犹未尽。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待发掘的文学素材非常可观。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利用电影等视觉艺术,将古典文学作品中那些画面感十足的片段转换到大荧幕上。如此一来,不光是我们这些观众能饱眼福,此举亦是赋予古典文学作品一种新的艺术存在,岂不两全其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