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党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迈向了新的阶段。进一步阐释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挖掘其中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提升路径,意义深远。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源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从文化底蕴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得以生成的深厚根基。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深厚土壤。中华优秀传统以其文脉之赓续不绝而傲然于世,高雅深邃的语言文字、登峰造极的文学艺术、博大深刻的哲学思想等一系列璀璨成就是党始终保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中国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品格深深镌刻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烙印,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党优良品格潜移默化的塑造和影响。而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贵君轻”“有教无类”“和而不同”“允执厥中”等价值观念,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主张在继承传统中推陈出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前所未有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源于高度文化自觉
从文化主动上看,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得以生成的内在品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创造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也要创造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总方向的指导下,我们党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文化局面。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提出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抓,使文化建设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论断相继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地位作用、文化建设的目标规划等方面的认识日渐深化,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愈加复杂的文化境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实践路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作出了明确回答,为新征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源于百年辉煌成就
从文化发展上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成就是文化自信得以生成的基本前提。第一,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物质成就为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落后挨打”到“巨龙腾飞”,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推动着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和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同时也极大地提振了党“坚定文化自信,走自己的路”的信心。第二,中国共产党文化事业的繁荣为文化自信注入直接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不仅需要硬实力作为可靠保障,而且需要文化上的繁荣兴盛充沛文化自信的底气。目前,我国大众传媒行业出版量和发行量均居于世界首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生产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并保持中高速增长,文化领域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正在向文化强国迈进。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百年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出场的现实语境,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自信的有力证明。
(四)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源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从文化担当上看,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是文化自信得以生成的外部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关注“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问题,不断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既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影响力,又提振了文化自信。第一,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人民至上而非资本至上、是协调发展而非“厚此薄彼”、是共同富裕而非两极分化、是和平发展而非野蛮扩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突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而兼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性”和“现代化特点”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以其独特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进一步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得到进一步证明,中国声音愈发吸引世界目光,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第二,中国共产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昭彰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超越地域隔阂、意识形态分歧、文化差异和制度互异提出的应对人类严峻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指引,与西方倡导的“普世价值”存在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和平、发展与正义一边,以自身的主动发声和主动作为带动世界各国缩小分歧、扩大共识,为全人类福祉而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及其内蕴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符合世界发展大势,也符合世界人民利益,必将得到各国人民的支持。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
(一)政党视角: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至关重要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对于我们党而言不仅仅是精神风貌的体现,还承载着人民深厚的信赖、认同和期许,是鞭策我们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继续创造文化新辉煌的特殊情感。党领导一切,“一切”就自然包括了文化这一领域,因此,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本身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题中之义。具体来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文化自信激励着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并利用文化领导权主导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文化层面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为党的长期执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在文化层面服务人民、建设国家的作用,更加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从而更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可,进一步增强党的文化自信、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二)国家维度:在提升“四个自信”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从国家维度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进而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提升“四个自信”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使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本来”“外来”“未来”中找到了平衡,用“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用“本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马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9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