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工作人才在促进社会和谐、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更好地服务基层治理,自2024年11月以来,我们通过沉浸式调研,走访了X新区14个乡镇、街道(中心)、相关县直单位及社工机构,深入了解当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最终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新区社工证持有者105人,其中,初级(助理社会工作师)94人,中级(社会工作师)11人。
从工作领域分布来看,县直单位5人:分布在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残联、工会等单位;社工机构4人:分布在X县X社工服务中心、X县X社工服务中心、X县X社工服务中心(2人)等社工机构;乡镇18人:分布在X镇(13人)、X镇(2人)、X镇(1人)、X镇(1人)、X乡(1人)等乡镇;街道、中心78人:分布在X街道(5人)、X街道(12人)、X街道(27个)、X街道(32人)和X区域发展中心(2人)。
目前,在民政局备案、正在运行的社工机构有4个,分别是X县X社工服务中心、X县X社工服务中心、X县X社工服务中心、X县X社工服务中心。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的社会工作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50%、42.2%、6.7%和1.1%。从性别结构看,男女占比分别为42.2%、57.8%。从学历结构看,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为47.8%、47.8%、3.3%。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专业领域分布不均衡。我县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民政、司法等领域,主要集中于城市社区治理、民政事务以及司法矫正等传统领域,服务内容多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与特殊人群帮扶展开。与此同时,人才配置结构也存在明显失衡,现有专业人才大多隶属于乡镇(街道、中心)及县直机关单位,而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的专职人员配置却近乎空白,形成了“体制内相对集中、社会化专业服务严重滞后”的结构性矛盾,制约了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2.专业人才力量薄弱。在当下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数量不少,可真正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却相当匮乏。现有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多是凭借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或是接受过一定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来开展工作。但实际上,拥有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在这一领域中极为少见,导致专业人才队伍在知识储备、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面临较大阻碍,难以充分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需求。
3.职业发展空间与路径受限,致使工作积极性受挫。非在编工作人员因职业前景存在局限,大多仅将工作目标设定为完成本职任务、规避失误,这使得日常工作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工作过程中热情与创新不足,进而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尤其在老龄与养老服务、教育辅导、社区矫正、犯罪预防以及禁毒戒毒等关键领域,长此以往,极易引发群众对服务的不认可,甚至出现“重管理、轻帮扶教育”的不良现象,严重阻碍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推进与社会治理目标的达成。
4.专业知识与技能短板致使服务质量欠佳。许多乡镇(街道、中心)所负责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范畴,服务的实际执行者多为非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尽管长期扎根基层,拥有一定实践经验,但由于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9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