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公司有常态化的培训吗?我想谁也不敢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凭一纸文凭就想风光一辈子。
我从事金融咨询已经23年时间了,我的结论是:“培训有没有用,取决于培训有没有用”。培训从来都不是一根救命稻草,不是必须下猛药,好似时日无多。而现实世界恰似这样:业务目标一定,培训迅速跟上;业务但凡不吃紧,培训退居三线。
业务团队常年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这若是一“人”,身体早已乱了章法,哪有“体质”可言?当今太过看重“活在当下”,好似没有明天。“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古训被抛于脑后。这种“现用现学,用完即扔”的培训机制,让营销队伍随时处于“总在上学,却从未毕业”的尴尬窘境。
市场经常诟病保险代理人素质不高,业内高管不是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但选择视而不见,信奉“车到山前必有路”。但凡有一长期主义管理者,狠抓培训,建教育体系,在实时要产能的体制内,大多活得艰难,不得已被“高管人才同质化”,也实属无奈。市场前三不能丢,保费结构不能丢,产品盈利不能丢,队伍增长不能丢,费用控制不能丢——唯独培训可以丢。
营销队伍就算有三头六臂,在这种“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逻辑下,也会不知所措。 他们受制于上级的结果导向、目标诉求,“学会了”听话、照做。在保险行业能做到顶尖的,相当大的部分并不是教育培训的结果。这些人在进入行业之前,就具备了在行业顺利起步的潜质,比如有很好的自律习惯,有良好的求知欲,有很好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有不服输的心理状态,有经营成熟的人脉资源等等。
20年前,保险行业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各行业所学习。现如今,市场对代理人的专业资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却在新人培训上大幅压缩培训时间,只挑选最能够撼动市场的技巧培训。我所知道的还能中规中矩地坚持15天新人岗前封闭培训的,只有极个别几家公司了——而且还不是行业的头部企业。
保费增长方面,在一度回落以后,又在逐步反弹——这是好的现象,说明经济在回暖。但是每一次经济的回落都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务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更好地开源和更好的节流,必然会让人们在投资的时候更加谨慎,在消费的时候相对理性。而如果商家或者金融机构继续在小恩小惠方面加大投入(买1赠1/存款送夏凉被/买保险送电饭锅),会继续偏离所购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会加大商家在这方面的额外费用投入。商家拿费用去砸市场,也应该学会“一分钱掰成八瓣花”——看起来很实惠,但实际上费用投入是可控的营销方案。行业里,营销设计的行家都懂得如何去设计推广方案。
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售楼部的营销方案,堪称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买房送装修,全款交付点数优惠,提前交尾款赠送购物卡或省三年物业费。显然开发商拿出了不小的物质回馈。
然而却有很多人买完之后,纷纷要求退房款,市场也很费解,“我都送了这么多实惠的东西,你为什么还看不上这个房子?”很显然买房的一刹那,是被各种优惠和营销方案所吸引了。对房产的使用价值和自己房屋消费需求有清醒的认识。而这些都是通过售楼小姐之手卖出去的。你说是不是培训上出现的问题?销售入口大量涌入资金/房产卖出,出口处却退房量异常,纠纷增加。再举个例子,保险公司保费大上,买保险送旅游,买保险免两年保费,买保险赠送百万医疗,买保险送黄金。苹果CEO 乔布斯说过,消费者不是爱买便宜的商品,而是喜欢占便宜(乔布斯这句话已经被纳入了我国高一经济学的考试题目里面)。
所以,商家只需要推出让消费者感觉占便宜的营销方案就够了,业绩就能增长。你说培训还有用吗?即便有培训,培训的也是如何把营销方案讲好,而不是把产品和功能讲好。
现在问题来了:售后部门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冲着占便宜的心理去购买的商品,在买完之后的很短时间,就会发现,客户真正所需要的其实是商品的核心价值。而客户在购买时并没有认真去了解核心价值,所以会感觉被骗,被赠品所忽悠。客户实在想不起,到底这款商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因为销售人员就从来没有讲过,或者是即便讲过,客户也被眼前的促销方案,占便宜的心理冲昏了头脑。
保险公司的售后人员头疼不已,卖出去非常多这样的保单,产生了大量的投诉,而有一些没有投诉的,只是还没有发生,客户还没意识到不划算,等交下一次保费就可能就发现了(因为只要一交续期保费,不少客户就会觉得交那玩意儿到底有什么用),投诉必然浮出水面。原代理人就觉得这事不能干了——客户不满意,客户说我忽悠他。
其实,每一次“被忽悠”都是买卖双方的“一拍即合”,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老百姓的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方贪图小便宜,卖方就给你占小便宜。
什么时候当客户能够不为这些营销方案所动,代理人的专业资质才真正派上了用场,才能甄选出真正负责专业的代理人,客户的关注点才会放在人身上和专业上,我国保险市场的客户才算是真正成熟了,保险行业教育培训的地位才会真正得到重视。在那之前,行业可能还是会照此发展——保费还会增长(因为人口多),问题层出不穷(因为销售漏洞多)。
对于培训的认知解决了,但是对于运用培训所学,又是第二关。保险代理人在进入行业初期,是有新人岗前培训的,比如专业化的销售流程,到现在几乎都作为重点课程,但在实际营销当中几乎无人以此流程为模板开展业务,而是以会议销售。会议销售并无不妥,但是几乎90%的全年目标全是来自于会议销售,代理人在培训当中所学的专业化流程被大幅度地由会议销售所代替,个人展业能力大幅下降,但收入却未见明显减少。
在这股势力的趋势下,显然任何一个正常的、需要收入的代理人都会依赖会议销售。培训确实有所学,但却深入不到市场当中,更无法把有“高价值”信息传递给客户。所以我常开玩笑说,把我们这全国将近1,000万代理人直接放到国外一个成熟保险市场的国度,生存状况几何?当然这股势力,其实是初期保险市场的产物。
业内一直在强调、鼓励、呼吁代理人进入高端市场,但是专业厚度不够的代理人,如何站在富人堆里面?真正的高净值客户是需要一对一面谈的。谈什么?生老病死?利息比YH高?保险是干儿子/金融房产?凭这些信息质与信息量,代理人是找不到与高净值客户的共鸣的。
现在呢?谁管那些!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谁还去在意是不是用专业撼动的市场!所以,就不要怪高净值客户不买保险公司的账,讨厌代理人的说辞——好消息、就一个名额、专门针对VIP、高端尊享的等等,因为你实在说不出来他/她想听的购买理由。
这实际上是高净值客户提出来了,对于保险公司培育体系的要求——“你们代理人讲得我不关心,我也不爱听,对我也不适用,我想听什么我也不知道,但你们要讲出我想听的,我才会投保”。
你看,实际上保险公司在基层培训需求的空间、深度上,大有可为。不是专业到头了,而是还未露出尖尖角。@祺道馆的保险哲学#保险##教育培训##长期主义#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原创不易,欢迎关注[左上]、点赞[赞]、转发[中国赞]、收藏[握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