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城区控违治乱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城区控违治乱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违法建设与乱象犹如毒瘤,侵蚀着城市的肌体,破坏着城市的秩序,损害着城市的形象。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全市城区控违治乱工作推进会,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强化举措,向违法建设和城市乱象发起全面总攻,为城市的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接下来,我就扎实推进城区控违治乱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知,明晰控违治乱工作关键意义
    (一)维护城市规划权威,促进有序发展。一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引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违法建设肆意生长,会严重破坏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从区域功能布局来看,违法建设可能导致居住、商业、工业等功能区混乱交织,阻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只有坚决遏制违法建设,才能确保城市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让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契合规划的战略意图。二是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违法建设往往侵占公共空间,如绿地、道路、广场等,压缩了市民的活动空间。通过控违治乱,清理这些违规占据的空间,能够重新规划建设公共设施,如公园、健身场地等,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与舒适度,让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三是增强城市发展后劲。有序的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违法建设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城市建设的成本,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当我们严格把控违法建设,就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积蓄强大动力。
    (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彰显文明风貌。一是塑造良好外观形象。城市的建筑风貌是城市形象的直观体现。违法建设大多缺乏统一规划与设计,建筑风格杂乱无章,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城市的视觉美感。控违治乱工作能够拆除这些有碍观瞻的违法建筑,让城市的建筑布局更加整齐有序,色彩搭配更加协调美观,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与现代气息,提升城市在外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优化城市环境秩序。违法建设常常伴随着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乱象,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与秩序。一些违法搭建的小作坊、小商铺,随意排放污水、丢弃垃圾,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大力整治,能够有效清理这些环境乱象,恢复城市的整洁与有序,营造干净、卫生、文明的城市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三是弘扬城市文明风尚。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市民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念中。控违治乱工作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增强市民的法治意识与公共意识,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爱护城市环境。当每一位市民都以实际行动维护城市的文明形象时,城市的文明风尚将得到进一步弘扬,形成人人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消除安全隐患威胁。许多违法建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建筑质量与安全标准。这些建筑在结构稳定性、消防设施配备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如火灾、坍塌等,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通过开展控违治乱工作,及时拆除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能够为市民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让市民住得安心、放心。二是维护公平公正环境。违法建设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公然挑战。一些人通过违法建设获取不正当利益,而遵守规则的市民却无法享受公平的发展机会。严格控违治乱,能够维护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公平秩序,确保每一位市民都在公平的规则下参与城市发展,让城市的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违法建设的存在,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负荷加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违法建设可能堵塞排水管道,造成城市内涝;占用消防通道,影响紧急救援。通过整治违法建设,能够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剖析现状,洞察控违治乱工作现存难题
    (一)思想认识层面存在偏差。一是部分干部重视不足。一些干部对控违治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将其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在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消极应付的现象,对违法建设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警觉。认为控违治乱工作难度大、见效慢,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资源,导致工作推进不力,违法建设现象屡禁不止。二是违建当事人心存侥幸。部分违建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或满足个人的不合理需求,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建设。同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违法建设行为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也能通过各种手段逃避处罚,从而肆意进行违法建设活动。三是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在控违治乱工作中,部分群众对违法建设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他们认为违法建设与自己无关,或者担心参与监督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对身边的违法建设行为视而不见。这种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状况,使得违法建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隐匿滋生,增加了控违治乱工作的难度。
    (二)巡查监管体系不够健全。一是巡查覆盖存在盲区。目前,城市巡查监管力量有限,难以实现对整个城区的全方位、无死角巡查。一些偏远区域、城乡结合部以及老旧小区等,成为巡查的薄弱环节。这些地方由于地理位置较为隐蔽,监管难度较大,违法建设行为容易在此滋生蔓延。同时,部分巡查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巡查过程中走马观花,未能及时发现违法建设的苗头,导致违法建设在初期得不到有效遏制。二是部门协作不够顺畅。控违治乱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如城管、规划、住建、公安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协作不畅的问题。在发现违法建设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不愿主动承担责任,导致执法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对违法建设的联合打击力度。三是监管手段相对落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控违治乱工作中,部分地区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监管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监测等,难以对违法建设进行及时、准确的发现与定位。同时,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完善,无法实现对违法建设信息的实时收集、分析与处理,制约了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执法处置过程面临挑战。一是执法程序复杂繁琐。对违法建设的执法处置,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从立案调查、下达整改通知到强制拆除,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与法律规定。然而,这些程序往往较为复杂繁琐,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违法建设当事人故意拖延时间,利用法律程序的漏洞逃避处罚,导致执法周期过长,违法建设得不到及时拆除,影响了执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二是执法阻力较大。在拆除违法建设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常常面临来自违建当事人的阻力。一些违建当事人情绪激动,拒不配合执法工作,甚至采取暴力抗法等极端行为,威胁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部分违建当事人通过各种关系说情打招呼,干扰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给执法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执法的难度与风险。三是历史遗留问题棘手。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遗留违法建设问题,这些违法建设形成时间长、情况复杂,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违法建设的产权归属不明确,相关资料缺失,难以确定责任主体。在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时,既要考虑法律的严肃性,又要兼顾社会的稳定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妥善解决,这给执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四)长效机制建设尚不完善。一是制度建设存在短板。虽然各地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控违治乱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度漏洞。部分制度规定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具体工作中,执法人员难以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同时,制度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一些新出现的违法建设行为未能及时纳入制度监管范围,影响了控违治乱工作的长效开展。二是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目前,对控违治乱工作的考核问责机制还不够完善,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方式不够严格规范。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部门和个人,问责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这种考核问责机制的缺失,使得部分部门和工作人员对控违治乱工作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在控违治乱工作中,公众参与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虽然鼓励群众举报违法建设,但缺乏完善的举报受理、反馈机制,群众的举报得不到及时处理与回应,导致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受挫。同时,缺乏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对控违治乱工作的政策法规、工作流程等了解不够深入,难以真正参与到工作中来,制约了长效机制的建设。
    三、精准发力,强力推进控违治乱工作开展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工作合力。一是提升干部思想站位。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深刻领会控违治乱工作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研讨会等形式,增强干部对违法建设危害的认识,提升干部的法治意识与责任意识。将控违治乱工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表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8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