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全省矿山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全面系统谋划部署2025年工作,动员全系统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展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提出明确要求。刚才,*同志分别传达学习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全省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全省矿山安全工作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红生同志宣读了市长的批示,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分别围绕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安全生产三年治本攻坚行动、防灾减灾救灾、加强改进应急救援等工作做了表态发言,请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扬长避短,在回顾奋斗历程中凝聚力量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市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扛责任、盯目标、守底线、保安全、促发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进展明显,成效很大。
这一年,是成效显著的一年。坚持综合统筹,协调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5次,组织省市联合督导22次,开展全覆盖综合评定5次。出台《X市市级部门及中省驻宝有关单位全链条安全生产责任暂行规定》《X市部分职能交叉和新兴行业领域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明确了部门责任,厘清了新兴行业、职能交叉领域安全监管职责,形成了上下同心、部门同频、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新格局。坚持督帮并举,开展“送技能进企业”活动,推进麟游县国家级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县“摘帽”,建设完成市级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平台。推进非煤矿山“四化”建设,顺利承办全省非煤矿山“四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成功实现凤县全国非煤矿山重点县“脱帽”。开展秋冬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等全链条安全整治专项行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6373家次,排查整改各类重大事故隐患56项,一般隐患5870项。坚持项目为基,争取中省项目资金1.18亿元,加强基层防灾救援、预警指挥、航空应急能力,初步建成了市、县、镇三级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这一年,是固本筑基的一年。坚持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1+13+33”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总体框架,形成“10大行动+31项重点工作+89条任务清单”体系,明确“四张清单”,印发《国家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审核数据11580余条,开展调度77次,下发通报提醒函10批次,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改889项。坚持全民共治,推动综合减灾示范县(区)和示范社区创建,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科普“五进”活动,编印《X市社区应急知识手册》5000余册,发放资料5万余份,开展科普课堂300余场,制作森林防火宣传牌90余面,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灾害群策群力、能救会防的体系格局。坚持升级强能,完成111部专项、部门预案编修,投入40万元支持社会救援队伍建设,争取3000多件(套)县镇救援队伍装备,完成10个直升机简易起降点建设,开展各类演练1700多场次,成功承办全省航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受到应急部领导充分肯定。
这一年,也是值得反思的一年。安全生产方面:X月X日,X事故,造成X人死亡。X月X日,X事故导致X人被困,X人死亡。X月X日,X事故,造成1人死亡。X月X日,X操作不当,造成X人死亡。X月X日X事故,造成X人死亡。X月X日X交通事故,造成X人死亡。X月X日X交通事故,造成X人死亡。X月X日X事故,造成X人死亡。X月X日,X事故,造成X人死亡,等等。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是一个个亲朋的离散,让人痛心,更让我们警醒。尤其是X县X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更是一次性死亡X人,事故极其惨痛,教训十分深刻。从数据看,2024年,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1起、死亡17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2起、下降15.4%。但是,死亡人数增加8人、上升88.9%。从领域看:商贸制造、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高发多发的态势依然未能有效遏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往年冷门领域也出现新问题。自然灾害方面:去年我市遭遇极端异常天气,发生了7·16、7·23局部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6人遇难,7人失踪,打破了我市多年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故的良好局面。反思这些事故和灾害,既有天灾的客观原因和偶然因素,又有思想上麻痹松懈、底线思维、红线意识树得不牢的问题;既有应急救援设施装备不到位、灾害设防标准低等硬件问题,又有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不完善、统筹调度能力弱等软件问题;既有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又有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缺失的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起来、警醒起来,想办法、下硬茬予以解决,在新的一年里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到位,真正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面对多重压力叠加、多重困难交织、多重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全市应急系统干部职工枕戈待旦、担当实干,不怕艰辛、迎险逆行,用汗水见证应急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用应急人的辛苦努力换取全市人民的平安幸福。在此,我代表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向奋战在应急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关心支持应急管理事业的各部门各县区致以诚挚的敬意!
二、科学判断,认清形势,在把握大局大势中坚定步伐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科学判断形势,把握大局,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切实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国际国内看:当前国际环境变化深刻复杂,科技和产业变革最新讲话系列,自然灾害和安全事件频发,灾害链效应、国际贸易波动、治理方式变革等使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地缘政治格局加快重塑,我国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潮之中,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统筹发展和安全,最大限度防控重大风险,直接关系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这个国家大局,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具体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同时做好应对突发性外部安全风险的充分准备,以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实际成效,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全市安全稳定大局。
从X市情看:我市地貌复杂,山区、平原兼顾,河流众多,降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有逐年增加趋势。工贸、危化品等高危行业量大面宽、门类齐全、涉及面广,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总体偏低,安全生产监管任务重。市域内南北二山矿产资源富集,非煤矿山达到66家,4户煤矿灾害严重,且耦合叠加,风险管控压力大。建筑施工、机械制造、道路交通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突出。
从工作现状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肩负的责任艰巨、任务繁重,同时,也面临诸多制约凸显的不利。在统筹协调方面,分工过细,职能分散,多部门负责易导致多头指挥、责任不清,在安全监管上容易出现盲区和漏洞,同时在抗大灾等应急事件中,扁平化的工作制度、指挥体系等很难快速形成;在应急机制方面,部分应急法规不完善,对应急主体地位、权利义务等规定不明确,应急流程规范性不强,应急机制运行缺乏理论指导,普遍存在“重救轻防”现象;在应急预案方面,部分行业和领域应急预案缺失或不完善,应急预案之间协调性和衔接性不足,易出现责任不清、分工不明情况;在应急救援方面,应急救援队伍分散,缺乏专业指挥和统一的调度指挥机制,专业人才匮乏,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在物资储备方面,应急物资存在配置不合理、储备不足、调配不及时等问题,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物资和人员无法及时到位问题。
针对以上形势和问题,全市应急系统要廓清思想观念,认真谋划工作,从实现“三个转型”入手,久久为功,持续改进。
一要转变工作模式,加快推动应急管理从“条块治理”向“全域统筹”的转型。应急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条块治理”向“全域统筹”转型,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和应对复杂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应急管理部大应急、大安全要求的现实需要。2018年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能,初步实现从“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水”的转变,但在基层协同和跨域联动上仍需突破。实现这一转型需要突破部门分割、层级分散、资源重复的局限,构建系统性、协同性、动态化的治理体系。全市应急系统要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动态治理的新型应急管理思维,以制度创新为牵引,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社会参与为基础,最终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的质变。要细化安全生产和减灾防灾救灾委员会职能,完善统与分、防与救、上与下等协同衔接机制,优化运行机制,调动成员单位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上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二要转变思维定式,加快推动应急管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控”的转型。推动应急管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控”转型,需要将风险治理关口前移,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策略,构建以预防为主、全过程动态管控的韧性体系,构建“风险优先”的主动防控体系。实现这一转型,全市应急系统要把“智慧应急”提升到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国债项目效益、稳步推进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构建科技合作多元化模式,提高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等能力。要健全自然灾害全方位防治体系,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联防联控协同机制,强化联合值守、实时会商,提升灾害风险监测信息分析、致灾程度研判、提前防范应对等能力。要强化应急管理部门信息报告主责,持续提升灾害事故1小时内报送总体达标率,加强舆情监测和突发事件网络信息核查处置。通过科技赋能、制度重构和社会动员,实现风险治理从“事后救火”到“事前防火”、从“单点应对”到“系统免疫”的转变。坚持多通报、多发督促提示函、多约谈、多曝光、多暗访、多拍摄隐患场景。
三要转变发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8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