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文言文翻译

#历史开讲#

一、鲁斋书院的建设

现知有三处地方建造过鲁斋书院,覃怀许衡的家乡。关中,是许衡曾经任职教授的地方。庆元(今宁波市)有一座,下分别介绍。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文言文翻译

关中鲁斋书院在赵世延的请奏下得以建成,“先是,云中赵侯守长安,尝议建书院如他郡先贤故事,不果。后以西台侍御史复来,因请以先生从祀夫子,且申前议。”赵世延“(大德)十年除安西路总管……(至大)四年升安西路总管。”最终鲁斋书院在皇庆二年建成,“皇庆二年,诏从祀孔子庙庭,延祐初又诏立书

京兆以祀衡,给田奉祀事,名鲁斋书院,衡居魏时所署斋名也。”值得一提的是,鲁斋书院首任学官就是第四章所言关中士人同恕,“陜西行御史台侍御史赵世延,请置鲁斋书院于秦中,书奏先生领教事,制可,学益增重。”

以许衡之号为名,纪念意义很明显,“侯于先生,有慕用之诚而不能忘,凡所以尊先生者,无不为也,然非私也,所以为道也,所以圣广天子之教也,所以使学者知所宗也,所以志先生之志而学也。”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文言文翻译

除了以许衡之号命名,赵世延又在鲁斋书院中修建祠堂,将张载、许衡、杨恭懿三人合祠,“重惟宋横渠先生张公及我潜斋杨元复先生,皆奉元家,而鲁斋虽非其乡,以尝主善安西路学,遂于书院中合祠三先生于一室,庶使前辈典刑日远日著……此平章赵公所以肖像立祠,率一方士子岁时瞻仰奉奠者。”

覃怀作为许衡的家乡,建有一处教学与祭祀一体的鲁斋书院,“……大德间,乡人王纪作祠庙学西偏,庳隘弗称……故中书厅永额为书院,校职履更,祠则仍旧。”元顺帝至正年间,许衡之孙许从宣与当地官员合作,重建鲁斋书院,“前为两序,后为讲堂,东西有斋,峙以重门,缭以周垣,西偏作屋以居校职。神居有严,讲授有地,书院之名副其实矣。”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文言文翻译

庆元府,即今浙江宁波市,亦修建有鲁斋书院。“至正二年,天台陈君仁本以文正之学播于海隅,即庆元府治之东构祠朔像,列于学官,将以春、秋专祀于公,而又以姚、赵二公合食于堂,终岁设教养士,然而廪饩供张尚未完也。三年,踰浙右,泛二江,游金陵,以需成于台端,可不谓有志之士乎?”从中可见许衡传播理学的功效。

二、许衡祠的建设

除了兼具教学与祭祀的书院之外,还有诸多纯粹为了祭祀许衡而建立的祠堂、祠庙。最早应是位于辉州的三贤堂,主持建造的是知州侯仁,侯仁先修葺州学,“又举我先世父太子太师公、故翰林学士承旨王公,故中书左揆许公语州人曰:“之三贤者,比股肱元首,为今闻臣,毓德含休,实在乎此。

白叟及见而谈,黄童所闻而知,其可不祠?”乃以羡材为堂三楹,于殿之东像而事之。”王磐姚枢、许衡三人皆为元代名臣,皆在辉州有居住授徒的经历,因此为三人作祠以示教化。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文言文翻译

大德八年,许衡弟子郑冲霄就任新郑县尹,而新郑是许衡出生之地,为了表彰许衡的功绩,郑冲霄便组织建祠。“先生盛朝元老,当代真儒,理宜建祠,岁时景仰,以表人杰地灵之验……今也祠像聿新,使此邦之人有所观法,闻风兴起,为善之心油然而生。”

同在大德年间,许衡同乡在覃怀为许衡作祠,“魏国文正公鲁斋许先生为我元儒宗,从祀孔子庙廷,而覃怀先生之乡,大德间,乡人王纪作祠庙学西偏,庳隘弗称……至大庚戌,集贤大学士姚公燧作祠堂记”,姚燧的祠堂记可能就是为此处所作,可惜此篇祠堂记已佚失,刘致为姚燧作年谱中有相关记载。

明、清两代皆有翻修该祠堂的记载。清代吴柱任职河朔,“余自庚子孟冬,叨简河朔参藩,抵覃怀署。署之东衢有祠,祠谓何?询之,则许文正公祠焉……考祠之立,昉于元皇庆二年……余遂谋诸大将军鮑公、郡太守彭工、邑宰林公,各出己赀,庀材鸠工,未几告竣工。”此处所言皇庆二年建在官署东的祠堂,或是与前未所及的另一处祠堂,材料缺乏,无法详考。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文言文翻译

在许衡故里,共有三处祠堂,“公祠凡三,一在河内县儒学之侧;一在县东北李封村,公坟墓子孙在焉;一在景贤村,公别墅也。”然而该记作于明代正德年间,据现有成果,李封村祠堂可能是由许衡家庙改建,大德元年即被称为“鲁斋许夫子祠”或“许文正公祠”等。景贤村祠堂是由中统二年许衡被任命为怀孟教官时所建立学校改建,“许衡逝世后,二十八亩学田成为许氏祀田”。

在许衡从祀孔庙后,洛阳人张顺中为立祠时祭,教化一方而兴建一座十贤祠,许衡位列其中。“顺中白其父,市地于洛城宣仁门之北,构祠屋,祠十贤,以致严事之诚。其次以邵周、司马、张、程、朱、张、吕、许为序,盖以齿之长少、时之先后定也。”应是在元廷推崇儒学的氛围之下自发产生的行动。

三、其他形式的活动

除了以上鲁斋书院、祠堂等的建造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活动,例如参拜许衡墓,为许衡某些事迹立碑等。许衡墓位于今焦作市李封村附近,目前仅见明清时期前去许衡墓祭拜的相关记载,“縻縻吾道脉,既绝复以联。我来觅荒塚,徘徊不能前。”“我同许钧轩,来拜鲁斋墓……摩挲神道碑,翘首动仰慕。”由此亦可推想元代人们参拜许衡墓的情形。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文言文翻译

大德十二年,孟怀路儒学教授续执中为了纪念许衡追谥文正,刻石纪念,“吾侪早知慕公名德,幸被纶命守土,得公之乡郡,思公之昔讲明道义、原洙派洛、斥末竱本、成己成物者,有未易备言。适庆典涣举,忻忭之余,谋从意叶,琢石徵词,以志其事。”

武宗即位,御史请勒石于各郡学,常山县官员完工后请张养浩为之作记,其中有言,“且先生许衡在世祖朝以为博学,则所业者不外小学、四书;以为行不可及,则所践履不过人伦日用;以为雄文大笔,则终身未尝略及世儒词章之习。然而所以获从祀圣人者,果何事耶?诸生试以此求之,则于国家立极化民之盛意,庶无负矣。”此文刻于碑阴,后来者读之当领略许衡之贡献。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文言文翻译

以上通过对鲁斋书院、许衡祠堂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讨论,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以时间而论,上述活动基本在成宗即位之后,最早的三贤堂在成宗元贞元年左右,大部分兴建于成宗与仁宗时,英宗元朝政治动荡,在顺帝时社会稳定,又建两处书院。许衡纪念性活动的时间点与元朝推崇儒学的形式变化基本吻合。

从鲁斋书院到许衡祠再到刻碑记事,大多由当地官员或士人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少有元廷下令建造。数量并不算多,地域分布集中在北方,特别是许衡的家乡和曾任职的关中地区,在南方相关的建设不多,可间接反映鲁斋学派的影响范围和效果。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