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信息来源纷繁复杂,人们被过多的信息裹挟,特别是在阅读大量社会现象的信息后,容易诞生悲观焦虑的情绪。
这里讲讲我认为正确处理这些信息的态度,当然了,我谈论这些不代表我现在就做到了,这也是记录我自身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我对社会的主要体验是,个人与世界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点之上,无论往哪一个方向极端化,都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比如,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致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而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思考而不去学习,则会让自己一无所得陷入危险的境地,要注重学思结合的方式。
所以在读书学习时,如果一个人过于注重学习而不思考,大家就应该劝他适当地思考总结学到的内容;而如果一个人过于注重思考却不学习,大家就应该劝他多读书学习积累更多的干货。
总之就是,要通过听取合理建议和适时反思,处在学习和思考的平衡点上,不过分偏离这个平衡点。
再比如说,发展要兼顾效率和公平,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既要注重市场的高效,也要注重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
一味注重公平是平均主义,会让大部分人丧失积极进取的信心,诞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情绪,滋生躺平的心理,社会发展因为驱动力的缺失而停滞。
这时,要允许付出更多的人赚取更多的物质精神回报,营造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氛围,鼓励人们用双手创造梦想的劳动积极性提升。
一味注重效率,则是粗放式的无序发展,会让大部分人在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劳动压榨中,吃不到本该属于自己的蛋糕,滋生大范围躺平的现象,同样让社会发展缺少驱动力而停滞。
此时,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遏制垄断行为,缩小贫富差距,恢复创业氛围,满足人们对收入待遇、工作时间、假期调休等方面的合理诉求。
人类并不是神仙,到目前为止,人类的决策和行为都是有利有弊的。
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针对个人或者社会的不足,采取一些具体的决策和解决办法的行为。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不足被逐渐解决,但现行的决策行为逐渐暴露出不足的地方。
然后,不足之处逐渐扩大,演变成了新的问题。
这时人们要做的是,认识到新问题的存在,采取新的决策和行为,解决这些新的问题。
上面的过程不断循环,成为了人类文明螺线上升的普遍规律。
所以说,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在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人类需要不断调整决策行为,让事情沿着希望的方向发展,避免向某一种极端点偏离。
举个不恰当的比喻的话,有点像过独木桥,如果人的身体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就会有掉下去的风险,人们需要不断施加反方向的力,让自己保持平衡,让自己持续地在独木桥上顺利走下去。
人类也没办法寻找到十全十美的决策行为,而是要退而求其次,不断调整自己回到那个平衡点的位置,避免事态一边倒即可。
回到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上,这种“寻找平衡点”的做法同样是需要的,有的人可能管这种心态叫做“中庸”或者“调和”。
具体而言,一个人既要关心宏观的社会现象和经济趋势,也要关心个人在事业工作中的成长,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和亲朋好友,在兼顾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所以如果有人说,他关注了社会经济形势后,发现内卷倾轧,劳动剥削严重,人们争相躺平,自己因此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热情,想求助我给予一些建议的话。
对于这种悲观焦虑的情况,我会劝他多关注自己的成长一些,多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些,对生活乐观一些,让他回到那个平衡点上。
进一步讲,社会的整体氛围并不完全代表个人,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成为过得更好的那个。
退一步讲,自己肯定有一些想要实现的目标,比如看看大好河山,尝试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和异地许久不见面的朋友聊天聚餐,这些都是值得在人生中追求的小确幸。
退一万步讲,我们的物质条件相对于父母一辈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咱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吃饱穿暖的生存风险,更多的源自于思想匮乏和精神世界的茫然,以及对现状的不满意。
如果在对现状的不满意中愈发积累负面情绪,不妨往好的方面想,就会发现自己的境遇还不算糟,至少肯定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绝望:
买不起房的话,短期内可以租;加班多的话,可以趁年轻暂时忍耐和骑驴找马;大城市安不下灵魂的话,可以想办法在次一级的城市生存;短视频解压放松的话,多看一会儿也没什么,要允许自己浪费一些时间;没有长远规划的话,短期内走一步看一步同样可行……
而如果被过多的宏观信息淹没不知所措,深陷焦虑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已经失去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力的话,建议从网络和信息世界抽身,多感受一些个人的努力进步和现实生活中的小确幸,少看一些让自己增加焦虑的文章和视频。
一些事情其实离自己是有点远的,如果目前没有余力关心这些离自己太远的事情,为这些事情过度焦虑就会有杞人忧天的情况,等自己恢复对繁杂信息的处理能力时,再去关注这些事情也不迟。
另外,承认自己的弱小无助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适当地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倾诉目前的处境,也是排解负面情绪的有效举措。
而且适当应用这个方式,可能反而有助于亲人朋友关系的亲近,人们既会觉得对方更像真实的人,也会觉得对方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朋友。
上面描述的是个人层面的情况。
从个人上升到群体层面的话,目前还是以权益诉求,文明发展和社会现象为主要关注点,这是咱们在群体领域曾经一直忽视的内容,需要施加反方向的力拉回到平衡点上来。
我们并不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学习中,人们尽可能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大学积极刷高GP***绩点考取证书考研留学,工作中,人们努力加班争当卷王争取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在城市立足,懒惰不努力的人是极少数。
更多的,是人们不晓得为什么努力付出没有足够的回报,为什么难以拿到兼顾工作生活的offer,为什么鸽子笼要掏空钱包积蓄贷款才能买得起……
比起脚踏实地,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忘记抬头仰望星空的,以至于我们一直低头走路,走到哪个沼泽地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很多人也陷入了类似于“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地,对目前的现状感到困惑,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茫然失措。
一些年纪相对大一些的人,因为年轻时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自己也小有成就,容易出现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态,批评年轻人眼高手低,只关注宏观现象,不把关注点放在提升自己身上。
这其实错误预判了目前的形势,过去人们强调努力和行动,把关注点放在了提升自己身上,忽视了环境的变化和影响,这才诞生了现如今茫然的心态,对内卷,加班,房价等事情感到困惑,希望能够了解环境本身,寻找提升自我和改善现状的办法。
还是拿过独木桥做例子,当在往某个方向倾斜时,如果不想着拉回到平衡点,而是继续往倾斜的方向推,从桥上掉下去就会是必然的结果。
换个角度讲,任何一代人都不傻,如果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过上满意的生活,年轻人自然会把所有的关注重心放在提升自己上,而不是茫然焦虑行动力缺失。
说不定,把那些年纪大一些的人放到现在打拼,他们一样会诞生这些负面情绪,甚至会更扛不住压,可能已经坐在天台上,等待别人语重心长地开导他们。
从群体角度来讲,我鼓励关注宏观信息,改善环境的做法,反对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敦敦教诲,没有经历年轻人经历的事情,就不要质疑年轻人看似反常实则合理的行为举动。
我们也到了该仰望星空,抬头看一看方向的时候了,不能用埋头走路的努力,掩盖抬头看路的战略性懒惰。
而从个人来讲,个人要养成调节自身心态的能力,努力寻找关注宏观信息和追求自身成长的平衡点。既不闷头前进,陷进困惑中迷茫低落,也不过分关注宏观信息和沉迷宏大叙事,缺少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行动力。
如果真的已经陷入宏观信息的焦虑中难以自拔,不妨暂时远离让自己焦虑的源头,多感受一些小确幸,等到自己恢复足够的判断力后再去关注。
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供参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