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改革智慧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承载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任,汲取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智慧与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中进行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倡导和谐共生、合作共赢,为改革提供了处理复杂社会关系、促进多元共融的哲学基础;“变革图强”精神,鼓励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是改革不断前行的内在驱动力;“民本”思想,强调充分尊重民众的意愿与需求,确保改革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等等。这些文化精髓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文化基因。
“和合”之道:促进社会和谐与共同发展
“和合”之道倡导在差异中共存,在多元中追求共识,以期实现社会整体和谐与共同发展。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认为通过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促进人际间的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周易》所阐述的“太和”的观念,关注和谐、追求和平、促进发展。“天人合一”是道家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论述,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遵循“道”的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在各种关系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以达到和谐状态。近年来,“和合”之道更加强调追求和而不同、平等相待、合作共赢,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改革之路并非单行道,而是多元共生的交响曲。《决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在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关系上进一步取得新的平衡与突破。只有注重平衡发展、妥善协调各方利益,才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深入践行“和合”之道至关重要。要让改革既不失速度,又不失温度,更有效促进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着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透明的决策机制,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改革进程,共同为改革出谋划策,形成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繁荣进步的强大合力。
“变革图强”精神:激发改革动力与创新活力
中华民族勇于破旧立新,历代先贤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推动社会制度的革新、文化思想的进步。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通过推行一系列法律和社会改革,使秦国变得强大,为后来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基础。商鞅所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就体现了一种敢于变革、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晚清以降,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20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引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推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每一次改革都彰显着中华民族勇于打破陈规、敢于创新实践的决心与勇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化逆流、单边主义抬头等诸多挑战,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内部需求,必须坚定发扬“变革图强”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必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6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