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我就围绕着老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人口老龄化新形式新任务,准确把握新时代老龄工作新职责和新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老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县(市、区)老龄办、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要准确把握新体制新机制下做好老龄工作的新使命,充分认识老龄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干担当的钉子精神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把握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对深化老龄和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作出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从政治高度重视和推进老龄工作,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民政部门既要履行好指导协调老年人社会参与、权益保障、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等职责,又要承担老龄委的具体工作,发挥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能,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老龄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推动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机制。检验老龄工作成效,主要是看牵头作用发挥的怎么样,统筹推进的改革措施成色足不足,各方合力发挥的好不好。我们要着眼大局,发挥好老龄委、老龄办平台作用,拿出更多管“总”、抓“统”的硬措施,推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二)树立危机意识。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老龄化已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三个显著特征,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从2018年的XX亿增长到2023年的XX亿,较之前增长3.2个百分点(增长470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21.1%(2018年为17.9%),我国已从轻度老年化进入中度老年化(我国采用60周岁标准,即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0%-20%为轻度老龄化,20%-30%为中度老龄化,超过30%为重度老龄化)。截至2023年底,我市常住人口909.89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0.3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2.02%,超过全国0.9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7.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2%,超过全国0.8%。老龄化占比相较“七普”,以每年平均近1%的比例增长。目前我市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形势呈现速度加快、程度加深、“未富先老”负担重的发展态势,同时还伴随着高龄化、空巢化,如何解决好全市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做好先手谋划,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就能将人口老龄化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
(三)明确改革方向。
老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较强的复杂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大背景下,更要坚持系统观念,把老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考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举措,除第46项“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进行全面部署外,其他领域的一些改革事项一定会影响到老龄工作。如金融体制改革,就提到积极发展养老金融;如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与之相关的老年人年龄界定问题、老年人就业权益保障问题等都需要提前谋划考虑;再比如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中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老龄,但不管是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还是养老保险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而我们目前的大多数政策目标人群或服务对象都还是以户籍来区分。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注重系统集成,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各领域涉老政策优化,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导向一致、功能协调、衔接配套。
(四)强化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今年10月10日,总书记在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中又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老龄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使命任务,饱含了对老年人的深厚感情。各地各部门要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准确把握老龄工作职责定位,履行好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社会参与、权益保障、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等职责。我们要牢牢把握老龄事业发展“为了谁、服务谁”的根本问题,聚焦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回应老年人群的新需要、新期待,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
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实好老龄工作的重点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作为“第一遵循”来贯彻、作为“第一要件”来落实,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和改进老龄工作。
(一)加强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各级老龄委、老龄办的职责作用。
老龄委是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承担着牵头组织协调任务。我们要切实优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好老龄委、老龄办的职责作用。一方面要增强系统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民政部门必须增强管“总”的意识,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思考、谋划和推动老龄工作,研究提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政策举措,为党委政府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政策和资源整合,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建设,确保老龄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目标一致、功能协调、衔接配套;要充分发挥好老龄委、老龄办作用,牢固树立为成员单位服务、为基层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推动形成共同做好老龄工作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提升责任意识。各级老龄办要加强战略研究,深刻把握老龄化的新形势,敏锐洞悉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上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系统谋划、科学施策,做好政策储备,把握战略主动。市老龄委建立定期督促调动制度,加强老龄工作督促指导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的协调配合,提升抓落实、促发展的效能。县级老龄委及市老龄委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将为民办实事纳入年度工作安排,每年要开展几个群众可感可及的重点项目,持续增强扩大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知责尽责,进一步提升部门承担老龄工作水平
老龄工作是民政部门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的重要内容,需要发挥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公益慈善、社会组织等工作合力,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各成员单位要深入学习掌握老龄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市老龄委对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充分认识到老龄工作涵盖决策部署、宣传教育、优待维权、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宜居环境等多个方面,尤其是任务分工涉及多个科室的成员单位,要确定牵头科室,明确老龄工作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担当,创造性开展工作,开展创造性工作,筑牢老龄事业发展基础,凝聚合力推动我市老龄工作迈上新台阶。近期,市民政局成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涉及局机关十三个处室、两个直属单位,县级民政部门和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可以参照市民政局做法,加强部门内部老龄工作统筹,扎实做好以下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一是持续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2018年,全国老龄办等14个国家部委联合发文安排部署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后,我市印发了《X市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推动落实、营造氛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今年,按照省老龄办安排部署,10月28日市老龄办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就进一步深化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和任务分工。各县(市、区)老龄办、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要围绕老龄工作根本遵循、人口老龄化形势、老龄政策法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就、孝亲敬老文化等方面,采取主题宣传、集中宣传、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等形式,分层分类开展国情教育,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激发全社会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自觉性。二是深入推进银龄行动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全国老龄委、省老龄办印发通知对开展银龄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11月20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共同举办了新时代“银龄行动”启动活动。市老龄办也于10月28日印发《关于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的通知》,各地各部门要提前谋划,年底前推动“银龄行动”有序启动,引导老年人在乡村振兴、健康服务、社会治理、科教兴国、互助养老等方面发光发热。各成员单位需明确并切实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在筹划及实施活动过程中,要及时与市老龄办保持沟通联系,协同合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例如,在组织老教师到乡村讲学、老科技工作者开展教学、老战士进行红色宣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6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