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共同体话语及其统战价值研究
一、新时代共同体话语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新时代共同体话语,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国内国际相关领域以及相关问题所提出的蕴涵了“共同体”理念的话语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使用和阐述“共同体”相关话语和理念时,主要聚焦于民族、国家、人类社会等三个领域。其中,共同体话语中所蕴含的共同体意识等构成了新时代共同体话语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形成的大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在了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迎来了极为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都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进行部署和展开。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1]58。另一方面,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但是境内外一些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频频苟合发难,对我国民族团结造成了巨大伤害。党针对民族领域面临的种种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积极探索,产生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代表的共同体话语。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主要是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发生和演变的。其历史脉络大致如下:2014年5月28日,A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A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A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要“积极培养”[1]285“大力培育”[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随之“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越来越多地见诸A总书记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文章。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A总书记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33的要求。此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成为固定表述。从“树立”到“培养”“培育”再到“铸牢”,表述变化的过程反映了党中央对此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入,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党的十九大修改党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总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话语内容。A总书记在“中华民族”后面添加“共同体”的称谓,明确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既突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属性,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又将民族话语、“中华民族”等引入到共同体的话语结构中,着手构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的核心内容。并且,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成为新时代共同体话语中的强音。
(二)中国国家共同体话语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中国国家共同体话语形成的大背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最强音。为加快推进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32。当人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团结奋斗时,在社会上却充斥着一些杂音。这些杂音给民族团结、国家形象、祖国统一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在香港发生了“占中”事件和“修例风波”等重大事件。因此,进一步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就成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实现“中国梦”的当务之急。由此,关于中国国家共同体的话语群逐步形成。
中国国家共同体话语,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国家统一等等。其中,增强国家意识是新时代共同体话语在国家层面的核心内容。所谓国家意识,就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意识,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国家意识既是政治意识,又是文化意识。将国家意识纳入新时代共同体话语中考察,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国家意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着重强调的。他多次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A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A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4]46,这里虽然强调的是港澳同胞,但是对所有国人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和要求。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A总书记再次提及“国家意识”[4]508概念。另一方面,国家是集主权、领土、政权、民族、国民等要素于一体的集合体,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共同体。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缔造中,中国所有民族、地区和人民已经不可抗拒地结成了共荣共生、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从这层意义上讲,国家意识也是一种共同体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与中国国家意识的觉悟几乎是同步的,二者紧密关联、相互作用,在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持久、强大的合力。鉴于这种特殊联系,我们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时代共同体话语进行讨论的同时,必不可少地也需要把国家意识纳入到这样一个体系之中。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形成的大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方面,当今世界格局,西方主要国家和中国之间呈现出综合力量和影响力此消彼长、西降东升的趋势。由此,西方某些国家和国际势力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的打压和阻遏。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1]21-22鉴于上述两方面情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既需要向世界清晰有效地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理念,以消解或者对冲来自某些国家所谓的忧惧和不安,从而尽最大努力为国家持续快速发展争取到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同时,又需要主动承担起大党大国责任和担当,积极为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基于此,孕育于中国“和”文化土壤里的共同体理念,便适时而生。它完美契合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1]49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系列问题。因而,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代表的共同体话语在世界舞台上就表现出尤为旺盛的活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话语在新时代共同体话语中是最早出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该报告明确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5]党的十八大之后,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全面应用和阐发。2013年3月,A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第一次提到命运共同体概念,强调“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104。此后,A总书记在各种外交场合经常使用此类话语,表达这一理念。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话语在经过A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广泛运用和宣介之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核心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总书记曾多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关于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倡导“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1]51。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包涵了“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4]48的理念。党的十九大、二十大都明确了这一共同体理念,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报告、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遵循和崇高目标。
二、新时代共同体话语的重要特点
新时代共同体话语与中国“和”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使命和奋斗目标完全契合。它既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对今天及未来的中国和世界发展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探寻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是“两个结合”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共同体话语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它具备了实践性特征、系统性思维、整体性视角、层次性观点、开放性视野等重要特点。
其一,新时代共同体话语具备实践性特征。一是新时代共同体话语产生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在解决中国及世界各种问题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新时代共同体话语。具体来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形成于我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探索实践中;以“增强国家意识”为代表的国家共同体话语,形成于我国加快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代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形成于中国开展新型大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实践中。二是新时代共同体话语服务于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有效地解决了实际工作中某些民族地区出现的突出差异性、特殊性而忽视、弱化共同性的偏差,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增强国家意识”为代表的中国国家共同体话语,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国家意识淡薄、国家认同不足问题,对于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均具有特殊效果。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4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