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我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我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全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总结成效、增强信心
    **区自2019年成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以深度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核心,努力构建和完善新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有序就医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之路。
    (一)整合资源,构建服务新体系。一是组建紧密型医共体。采用“1+N”模式,以**区人民医院为牵头总医院,联合**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区11家乡(镇)卫生院及129家村卫生室,组建**区紧密型医共体。二是健全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区人民医院和医共体总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实体化运行、扁平化管理。总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总医院设置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务管理中心等15个管理中心,对成员单位实行同质化管理。医共体的建立,打破了以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机构成为“一家人”,形成全区一盘棋共同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高位统筹,建立管理新体制。一是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主任,分管副区长为副主任,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等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医共体建设发展、投入保障、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形成多部门合力攻坚,协同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良好工作机制。二是出台保障政策。**区委、区政府先后印发《**区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区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管理体系方案》等各项配套方案、管理制度15个,为医共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落实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照“管好放活”原则,落实医共体内设机构与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发展动力和服务效率。新管理体制建立后,形成了一把手抓医改、一个机构(医管委)管医改、内部运行有序的良好管理体制。
    (三)分级诊疗,构建就医新格局。一是明确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区级医院主要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乡(镇)、村(社区)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二是制定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医管委印发的《**区紧密型医共体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案》,根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病种目录。三是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细化转诊流程,基层医疗机构接诊的危重患者,根据分级诊疗病种目录规定,需要及时上转到区级医院的,可以预约转诊,区级医疗机构为其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疾病康复期,再将患者顺畅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四是医疗资源共享。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轻患者重复检查的就医负担,各院区患者上下转诊不再挂号、排队、重复收取起付费等。医共体通过内部分工协作、分级收治、统一运营管理,构建起合理有序的就医新格局。
    (四)深化改革,激发医共体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市率先探索试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付费制度,将区域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资金拨付给医共体总医院,建立“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自付”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医共体实施编制统筹备案制管理,核定医共体编制总数579名,赋予总医院用人自主权,根据工作需要,人员合理流动,由“单位人”变“岗位人”。医共体内部人员流动的壁垒被打通,优秀的基层医务人员有了更大的晋升空间。三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合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激发内生动力,“比学赶超”的良好医疗氛围全面形成。
    (五)队伍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一是实施柔性引才计划。与**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延安医院等省、市三甲医院建立专家工作站41个、专科联盟15个,通过“重建档案”“人才引‘晋’”等方式,引入高层次人才6名。二是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建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培训进修、跟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累计免费培养医学生20人(其中安置8人,12人在读)。总医院到基层开展帮扶带教,不断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六)医防融合,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一是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截至2023年末,**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288359人,建档率83.29%。二是强化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区11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创建为慢病管理中心,对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建档规范管理。三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3年,**区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92个,签约医生441人,建立由“区级专家+乡(镇)临床医生+公卫人员+乡村医生”组成的四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年累计签约12.79万人,签约率35.94%。
    总的来看,近年来全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可圈可点,追赶势头持续巩固。一是有序就医格局逐步形成。2023年,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区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73.96%;总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项。2023年1月至12月,基层医疗机构出院9937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35.64%。总医院下转患者取得突破,2023年,总医院向基层下转住院患者49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重病有序上转”的就医新格局。二是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医改以来,总医院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2项,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从2019年的7.86%提升到2023年的29.9%。2023年,RW>2的病例数725例,同比增长54%;2023年,CIM值在1.000-1.048之间,在全省二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35名;**区11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省一级乙等医疗机构及以上等级,其中:新街中心卫生院创建为国家推荐标准卫生院,6家乡(镇)卫生院创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从2019年的10.55人次提升到2023年的14.94人次;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从2019年的23.88%提升到2023年的63.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了39个百分点。四是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明显提升。2022—2023年,医共体累计“打包”资金32375.3万元。2023年,医保基金区域内支出率为54.23%,同比提升了5.6个百分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为17.25%,同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区域门诊次均费用(110.28元)及参保人员住院次均费用(6576.54元)同比下降。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准确研判形势,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受财政保障不足、人才紧缺等因素影响,目前,**区医共体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区级财政资金拨付不到位,医疗机构运行压力大。因区级财政困难,医共体人员经费、村卫生室公共医疗补助资金拨付不及时,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压力大。二是乡(镇)人民政府对卫生院投入责任被逐步弱化。乡(镇)卫生院纳入医共体管理后,乡(镇)人民政府认为卫生院已“上划”,本乡(镇)已没有建设管理责任,不再对卫生院进行财政投入。三是医疗业务用房老旧。总医院因缺乏资金,未建设医技综合楼,不能达到创建三级医院的需求。乡(镇)卫生院中,上蒜卫生院业务用房属于危房,晋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业务用房,长期租用民房作为医疗业务用房;村级卫生室大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3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