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廉洁教育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大青年学生身心成长过程的核心元素,是预防和抵御腐败的有力措施。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1]。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廉洁素养,以及拒腐防变能力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大学生需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三观”思想、坚实稳定的廉洁素养和道德品质,以及参与廉洁教育的热情与愿望。在高校廉洁教育工作大力推进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学生对廉洁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参与度不足,教育相关部门也缺少必要的规划与指导,廉洁教育资源整合不及时、不到位,育人格局过于局限[3]。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长期且极具挑战性,需要严格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从点滴做起,有条不紊地落实到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是非辨别、防腐拒变、自省自纠的能力。廉洁品质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最基本的素质,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廉洁品质,既是高校“三全育人”育人机制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体现,又是满足新形势下全面强化高校廉洁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4]。
—、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一)廉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形式
党的十八大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各级党政机关首要任务,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优秀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培育探索路径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进一步充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完善廉洁教育工作和推进防腐拒变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5]。同时,廉洁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不仅有利于培育具备廉洁品质的高层次人才,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提供启发性思路,也为全社会各领域的廉洁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廉洁教育是高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廉洁素养,这关乎着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效,以及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发展。要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其优秀品质和素质的培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6]。另外,“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相关举措可有效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效,进一步有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廉洁教育是树立正确三观、抵御腐败思潮的基本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跨越式变化,时空限制被打破,人们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与此同时,各种不良信息、错误甚至反动言论、低俗腐朽文化也在互联网上肆虐成灾,这对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品质素养等正在成长中的青年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当大量负面信息冲击思想相对脆弱的青年学生时,极易滋生腐败的观念、错误的“三观”和残缺的意识,廉洁品质自然也在影响之列,学生进而会出现厌学情绪、腐败思想、状态消沉等负面情况[7]。可见,高校应加大廉洁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观念,并具备自觉抵御腐败思潮的能力。
(四)廉洁教育是预防腐败低龄化和干部官僚化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也是未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重要岗位的后备人才,其道德品质与廉洁素养将直接影响国家建设的兴衰。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要从一开始就要扣好[8]。另一方面,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干部在还未得到充分锻炼的情况下就进入重要岗位,大学生干部官僚化现象时有发生。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是警惕腐败低龄化和干部官僚化现象,让大学生回归自然、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廉洁教育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不足
各级教育部门在推进廉洁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廉洁教育意识淡薄的情况,不仅认为廉洁教育无关紧要,而且认为廉洁教育对象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中的党员领导干部或积极分子,认为普通学生没有腐败的土壤,自然也就没有廉洁教育的必要。部分教育部门或纪委部门对廉洁教育的执行仅停留在表面,缺少顶层设计和必要的要求、规划、指标和评价,将廉洁教育重任仅寄希望于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身上,导致教职工参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识不足,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廉洁教育无法落到实处。
(二)廉洁教育未能有序推进、教育无层次无重点
部分高校廉洁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仅通过讲座、参观、调研等常规形式展开,课程体系中也未开设对应课程,导致学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2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