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传承在中国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受到极大的重视,自宋代以后形成了一套经过反复论证与实践的体系。对于当今社会迷惑于阶层跨越,缺乏子女教育方法的普通大众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从地域来讲,家庭文化传承最为完善与成熟的区域集中在以黄山为中心方圆几百里的区域,比如苏杭、古徽州,这个区域不乏几百上千年人才辈出的世家大族。苏杭的钱氏、俞氏、古徽州的胡氏等等,历史与现代社会的大人物比比皆是。
这一区域内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被现代社会打造成热门景点,现在仍可感受到家庭文化传承带来的子女教育智慧。
二、自宋以后,形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跨越阶层不是梦”在千年以前就成为古人们的追求,并由此做了大量实践与经验总结。
总结出来的经验按现代社会说法:一个家庭在某一时间点改变整个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个家庭的后辈就会实现阶层跨越。事实上,自宋以后的中国底层社会产生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
三、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文化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只能成为一种地域文化?
首先这种文化掌握在封建社会士大夫上层,以“结亲”的方式进行亲缘传播,从西递与宏村的历史关系就可看出其传播奥秘。普通老百姓很难接触到这种文化,也就很难实现广泛传播。
其次,黄山是整个文化源头与中心点,让它分布于由黄山分出来的各条水系。这种文化特点除了地域性,还具有流域性。因为有山川的阻隔,形成了古代结亲的流域性。大的水系比如富春江水系钱氏,当代社会的科学文化、政治经济名人数不胜数。小的水系有绩溪龙川坑口,著名的爱国历史人物胡宗宪故居保留完整,后辈中的大人物也是家喻户晓。
总的来说自宋以后,在黄山形成的各水系的广大地域内,形成了非常科学、非常集中的家庭传承文化,而中国其它地域呈零星分布的态势。所以导致中国封建科举制度下,这一区域涌现的进士数量远远超出其它地域。即便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名人也远远超出其它地域。
如有朋友感兴趣,可以仔细探究这种文化,我分享我的简单总结:
一、富贵传家:被这种家庭传承文化所否定,他们认为富贵传于后世不肖,不是传的富贵而是传的祸患。
在这种价值观下,富贵在身时积极投入慈善,比如修桥补路、乡土教育等。现有古徽州、苏杭地区的广大农村的路与桥很多就是在这种文化下出现的。古代社会,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优于其它地域,更别说教育上在这种思维下的巨大投入。
积极地分享富贵,而家族富贵又绵绵不断,古人对于富贵的认知明显的高出现代社会。
二、诗书传家:更多的属于底层士大夫阶层,上层士大夫阶层并不热衷这种家庭传承文化。
它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在社会动荡时期很难保障子女的生存问题。这种家庭传承文化下,多出迂腐的文人。演化到当今社会,很多家长让孩子追求高学历、高文凭,古今道理如出一辙!
三、耕读传家:底线思维下又不失进取精神。不管任何年代,都能解决子女们的生存问题,同时又能让他们保持进取精神。
耕读传家是上层士大夫们的普遍家庭传承方式,转换成现代社会观念:就是让后辈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又不忘高学历、高文凭的重要性。放在现代社会,可以反应在高考志愿报考上,你有这种耕读传家思维吗?
四、道德传家:这是整个家庭传承文化的精髓,以上任何一种传家方式在古人的论证与实践过程都被这种方式所否定。
整个家庭传承文化体系,对于道德传家的论述也是最为庞大。本文就暂不详细解读,总结为四个字: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按现代社会的标准,就是真诚地与子女交流。子女教育身教胜过言教,除了教会子女们世界的善恶美丑分辨能力,自己也需要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切不可在子女面前做两面人。
如当下社会,不吃饭会怎么样?不读书会怎么样?不听话会怎么样?以一种恐吓的方式教育子女,是一种最失败的教育方式,古人们早就否定了这种教育方式。
再比如,吃饭会怎么样?好好读书会怎么样?好好听话会怎么样?以一种欺骗方式进行子女教育,也等同于上面的道理。
欺骗与恐吓是以一种最失败的方式在教育子女,丑陋的种子被很多家长们在子女幼年就已种下,往后岁月只能看到这种种子开花结果了。人类最大的道德是真诚,从小就埋藏到子女的内心,往后余生就可以看到繁花似锦般孩子们的成长!
当然,古人们的语言文绉绉的,读起来费事。不同意我这种现代解读,也可以自行考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