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驻城党建工作站的实践与启示(调研报告)

全市驻城党建工作站的实践与启示
    一、相关背景
    A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近年来,*市始终牢记A总书记对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连续六年多项发展指标领跑全省,市场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得到加强。
    随着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各类人员在产业间转移、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全市有2万多名农村党员流入城(镇)区工作生活,出现居住地、工作地与户籍地、组织关系地相分离等现象,并因一些基层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不到位,区域服务资源没有得到有机整合,无法适应城区流动党员日益增长的更高需求,对农村、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提出新要求。一方面,流入城(镇)区党员呈现出数量逐年上升,流动类型更加多样、对象更加复杂的特点。另一方面,流入城(镇)区党员脱离党组织日常管理,难于有效监督、管理和约束,党内学习教育、“三会一课”等制度难于落实,影响了村级事务开展和支部正常运转。同时,城(镇)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基础不牢、阵地不足、管理不实的问题,因所辖范围、职能、人力和物力等局限,农村党组织日常服务无法覆盖到城(镇)区,大部分乡镇党委未能在流入地建立综合服务机构,难于及时有效地把他们紧密组织起来、教育管理起来以及作用发挥起来。
    二、有关做法
    今年以来,*市为破解城(镇)区流动党员身份难显现、教育难跟进、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服务难到位的问题,持续提升“两地协作、三向管理、构建一个流程、实现四有目标”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先后印发学习推广驻城党建工作站经验做法、实施基层党员“百千万”工程和“凝心铸魂”行动等系列文件,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推动县(市、区)建成集党员教育管理、便民服务、助困帮扶、矛盾排解为一体的驻城(镇)党建工作站,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了联系、服务和管理党员纽带作用,使城区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一)打造综合服务阵地。以系统性建设思路,在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开放、集约、共享的驻城(镇)党建工作机构,并对功能定位、选址布局、风格标识等进行规范,确保建设、管理、服务充分体现“党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镇)区阵地资源,由县乡党委负责在流动党员群众相对集中且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位置建立党建工作站。按照“财政为主、其他为辅”原则,各级划拨财政经费补助党建工作站建设。注重形象标识统一化,党建工作站悬挂统一标识和标牌,内部标明场所分布和服务事项,工作人员统一佩戴工作牌、党徽上岗,着重擦亮党组织形象。注重功能设置精准化,统一挂牌驻城党建工作站,普遍设置会议培训、宣传展示、便民服务等功能,鼓励按“一站一特色”完善功能设置。注重运营管理规范化,普遍实行轮班值守、错时服务等制度,确保全天候、“不间断”向党员群众开放。在建设服务阵地的同时,鼓励各地同步开设“网上党建工作站”,探索流动党员线上交纳党费、手机定位参加党内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管理服务的融合促进。依托“智慧党建”APP,流动党员在网上实名“安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做到“支部天天在线、党员时时连线”。
(二)提升整体管理效应。通过党建工作站系统建设,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困难共帮的形式,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和各领域党组织服务资源、党建活动、为民服务等功能,打破传统条块分隔、封闭运行的党建模式,凝聚城市基层党建合力。推行“流出地源头管、党建工作站集中管、流入地配合管”的共管机制,签订三方“党建联盟”协议,以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活动联抓、实事联办为抓手,建立互助互利的组织体系和机制纽带。建立城区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打破户籍镇别开展专项排查,统一发放登记证,做到每名党员的流出时间、流出地点、居住住址、联系方式、从事职业的“五个清楚”。根据流动党员的数量、从业特点、地域分布,实现党组织“覆盖叠加”。着重发挥党建工作站政治功能,定期开展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1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