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伯伯下乡记小说免费阅读,农民伯伯下乡记小说阅读!

68年12月上旬的一天,学校召开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应届毕业生不讲条件都要离开城市到农村去,树立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的决心。小组人员采取自愿组合,人数3至5人,要求同性别为主,允许男女可以带恋爱的朋友,也接受跨校的学生,也支持投亲靠友,自主安排回老家务农,确实身体有重症患者,可暂时留城市,但必须有医院诊断证明。全体应届毕业生必须年底12月31日之前,到当地派出所下户口,回执单即刻交给学校。

动员会后,似乎大家都很平静,毕业生到农村去在社会上已经是家喻户晓,大势所趋。谈到最多的话题只是希望下乡,而担心上山,诚然又是一辈子的人生安排,只希望离家近一点,平原农田收入高一点,最大的希望还是寄托学校的运气好,能分配到一个理想中的好地方。十七八岁的我们全然是一群思想单纯之人,至六六年起学校领导靠边站,老师受整得过且过,课没有上的,成天三五成群光吃饭不作为,着实玩也玩腻了,不上街惹祸就是家长的最大放心,虽说后来工宣队进住学校,倡导复课闹革命,但毎天只是去学校走一走,全处在老师不知怎么教,学生究竟怎么学的状态,上山下乡只不过理解为到农村去只是课堂位置的转移,实乃是学生时代的学农劳动课,至于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之说全然没有过仔细的考虑。

天助我也,我们学校最后定下的地方是洪湖县,得到消息,校园里响起了一片‘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的歌声,家长们也感到欣慰,鱼米之乡嘛,离武汉市又这么近,但是话又说回来,就是顾虑再多,担心再大,全中国的大人小孩都知道要正确的对待上山下乡的举措,决不能在这件事情上犯糊涂。

转眼12月31日了,我和同学们拿着户口簿依依不舍地递进了派出所的户籍窗口,只见‘啪’的一声,注销两字落在了户口上本人的名字,顿时没有感觉到腿软,也不知道心里痛,似乎只觉得两眼一片茫然,是哭是笑都不是,因为身后还有一群等着下户口的同学,这点顾忌还是应该有的。

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了,69年元月25日离过年不远了,一清早姐夫用自行车驳着行李,我们的行李都是清一色的一个木箱,一个被子捆成的一个包,母亲和姐姐也一同来到学校送行,操场边停着几辆大卡车,一家一家送行的亲人都沉默不语的聚集在汽车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坐在敞篷的汽车上,那年代,包括我的母亲和姐姐,家长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学校,互相之间都不认识,况且孩子远离父母远行,前途未卜,一切都是听从学校的安排,基本上都是无话可说。

没有领导讲话,也没有锣鼓喧天,汽车一辆接一辆的启动了,慢慢地驶出了校门,车上除了偶尔的有几位同学的招手,那年代也不提倡说再见,除了凝视,还是无语,隐约中我看到的是家长们都在擦着眼泪,我一直目视着我的母亲和姐姐,她们也一直在轻轻的向我挥手……

卡车飞快地行驶在两旁只剩下树枝的路上,寒风凛冽,同学们没有高歌,更没有说笑,看着路两旁一跃而过的新鲜景色,头脑一片空白。

车队驶过了仙桃,经过了张沟,来到了东荆河畔的白庙,听司机师傅说,过了河就是洪湖县,白庙没有桥,汽车需要汽渡船摆渡过河,为安全起见,人全部下车,汽渡船是没有动力的,靠人工一次一辆车的用铁钩子拉着钢丝绳过河,等全部车子都过完,天完全黑了下来,车队继续前进。折腾一翻,人也不觉得冷了,到目的地还有多久,寒风又吹在身上,似乎又打起了寒颤,一切都没有去想它,因为我知道想了也没用。

终于到了曹市了,当地人称曹家嘴,车队停在一矮墙院子的大门口,院子里坐落着正对面和左右三排的平房,中间场地很大,说这是曹市区政府,然而迎接我们的除了几个冒着浓烟的土罐子大吊灯外,到处一片漆黑,热情的接待人员操着方言招呼着我们下车,帮助搬运行李,几间大的办公室早已经铺好了稻草,看来今天得在这里过夜了,坐了一天的车,吹了一天的风,饥肠饿肚,全然一点疲惫也没有,三三两两的满院子找同学,一不小心与对方过来的人影撞得一转,确实是有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伙房提供了免费的盖浇饭,但是大家仍然睡意全无,谁也不情愿打开被子,铺在地上的稻草上……

天亮了,第一眼看见了今后生存的地方,一望无边的田地,打着霜的农作物,田地的尽头一排排的农村平房,我们的心情显得更加的平静了。陆陆续续接我们的农民伯伯都来了,他们拖着板车,拿着扁担,一组一组的同学先后都接走了,我们小组三位男生,都是同班同学,几位农民伯伯挑着我们的行李,一路小跑在前面行走如飞,我们三个人三步并着两步紧跟其后,这个时候才有点意识到我们将来生活的地方即将来到,队里情况怎么样,队里的人好不好……

我们被临时安排在村里一户砖瓦房的人家,队长和队委们第一时间来看望了我们,队里也有很多人来我们这里坐坐,他们非常热情,说话间透出农民本份的善良和真诚,队长说开春了就帮我们盖新屋,既然来到了这个队,那我们就是一家人,你们不要担心什么,有我们吃的,就有你们吃的,至今还记得一位老奶奶说,你们城里伢到我们队里来,是同船过渡五百年修,是缘分啊!后来证明在生产队里一年半至之抽调回武汉工厂上班,从队长到队里的人待我们都非常好,相反我们也不调皮,一切听从队里安排,虚心努力地学习农活,与大家打成一片,舒舒坦坦的度过了农村的生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