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报告材料汇编(7篇)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报告材料汇编(7篇)

目录
    1.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的异化表现、产生根源和治理路径 2
    2.关于构建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三不”长效机制的思考 14
    3.关于整治安全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考 22
    4.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治理 30
    5.从思想上行动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43
    6.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范治理研究 48
    7.从制度上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思考 58
    

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的异化表现、产生根源和治理路径

形式主义最初起源于文学艺术领域,后来逐渐衍生至哲学、建筑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形式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党建领域,形式主义特指在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过程当中,受主观主义和功利主义主导,以执行的形式代替执行的内容,最终导致执行过程变形走样、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的作风与行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形式主义有悖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因而受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普遍批判。从党的建设历史和实践经验来看,基层组织往往是滋生形式主义的“重灾区”,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也深受其害。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有着新的要求,然而持续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却发生了显性或隐性的变异,削弱了党的领导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何在基层建设中纠治这一顽疾,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发生异化演变的表现特征
    (一)价值取向异化
中国共产党对形式主义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从《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告全体同志书》《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文选》《***谈治国理政》《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些党内法规、文献中不难看出,自建党之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秉持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思想持续对形式主义进行治理。如此长期不懈地斗争,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严重偏离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学者指出,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经历了从“邀功”到“避责”的转变,体现出从“机会主义”向“形式主义”变迁的特点,属于不完全自主状态之下的形式主义。基层党建中的形式主义则与之不同,受“党建是虚功”以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难融合”等思维方式的影响,党建领域的形式主义往往源于主观的故意和自觉。尤其是随着“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的树立,功利主义者就把形式主义党建当成了快速获取政绩、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手段。此时的形式主义是利益权衡的结果,其价值取向以个人得失、个人利益、上级意志为判断标准,产生了从“形式主义”向“利己主义”“机会主义”变异的现象。在基层党建领域所产生的形式主义异化中,价值取向异化危害最为严重,行为主体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发生了蜕变,其危害本质上属于政治危害,是在用“最不讲政治”的方式“言不由衷”地讲政治。
    (二)行为方式异化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营造出了党建新生态,同党建领域以往粗制滥造、漏洞百出的形式主义相比,此时的形式主义更加注意“形式”和“过程”,变异为包装化、精致化的形式主义,其辨识难度明显加大。为避免被追责问责,各种规定动作一应俱全,通常以“文件+会议+检查”进行套路式工作安排,继而组织基层党员开展以完成教育任务为目的的培训学习,基层党员则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走过场、突击式、表演式落实各项学习、会议、活动,实施应付式履责。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乏人问津,重在过程留痕、材料留痕、活动留痕。同时还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条框进行打分,实行格式化的定期考核。于是材料党建、纸上党建、盆景党建应需而生,奉行“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把“材料出业绩、总结出成绩、汇报出政绩”当成工作方法,通过所谓的“事事有特色、件件有材料、月月有亮点、年年有创新”来搞精致的形式主义。虽然这都是在“认真走形式、扎实走过场”,为了突显自身的党建特色,往往还会提炼出“xx工作法”“xx党建品牌”,但深究起来只是花架子、假把式,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并且网络信息技术也成了形式主义的包装手段,一些党建APP、云平台、公众号、微信群功能单一,作用发挥非常有限,甚至启用一段时间后就被搁置,是典型的电子化面子工程。美其名曰“智慧党建”“网络党建”的做法,反而加重了基层的负担,产生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和变异的电子痕迹,属于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其形式与内容脱节、形式与效果脱节、形式与需求脱节的异化特征,是“从事物的形式、现象、外在、片面、表面出发,而不是从内容、本质、内在、全面出发,是形而上学而不是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三)制度执行异化
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在于不断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是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规律性认识,因此我们党反复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然而从基层党建的视角分析形式主义,不难发现其一定程度上缘起于制度性缺陷,与制度建设短板和制度执行异化存在密切关联。党内法规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的执行力在党建领域出现层层递减、基层最弱的现象,制度建设异化为了“制度形式主义”。各种“制度创新”层出不穷,虽然其中也不乏有效性制度,但这些制度创新的效果指向是满足宣传需要、考核需要以及政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并获取短期利益之后,形成的创新制度就会形成展板挂在墙上,或是作为资料存入党建档案,渐渐淡出视线直至被忽略淡忘。这种缺乏持续性和执行力的制度创新,最终无可避免地会沦为形式主义。还有一些制度在执行方面有强制性要求,不允许回避绕行,如“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然而在形式主义面前,这些制度依然会在执行中变形走样。例如把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三会合一”,用一次会议合并完成有着不同参会人员、召开时限要求的多种会议,只需要在会议期间多次更换不同的会标横幅。除此之外,“选择性执行”“阶段性执行”等现象也颇为常见,这些做法均是制度执行异化的典型表征。其结果是导致制度建设中的三种核心要素——完善制度、制度意识、制度执行最终无法实现互促共进,制度治党的实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
    (一)源自从官僚主义向形式主义的嬗变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进程中,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官本位文化一直是官僚体制所遵循的政治伦理规范,长期的封建政治教化致使官僚主义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方面。尽管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党内也确立了民主集中制,但是官本位、等级观念、唯上论等封建官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以命令主义、事务主义、功利主义为表象的官僚主义,是封建官僚科层制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惯性延续。在上是官僚主义,在下则嬗变为形式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传承相同、本质相近,我们党对此多次作出过重要判断,“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同“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密切相关,有着很强的共生性”。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查处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案件,可以发现不少发生在基层党组织的形式主义做法,源自上级党组织领导群众观念淡漠、主体责任缺位、纪律规矩意识缺失和权力观扭曲。与我们党建立初期的历史状况不同,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能够正确辨识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基层党员干部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作风心知肚明,但惯性思维下的中庸之道和唯官唯上,促使他们选择以形式主义应对官僚主义,从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这种嬗变既有上级刻意为之,也有下级自发自举,两者存在同向伴生的逻辑关系。
    (二)源自压力驱动与问责驱动的耦合
党员个体动机固然是驱动形式主义的一个因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体制性因素同样会促发形式主义,其中“压力型体制”和“问责型体制”是两个重要维度。压力型体制核心构成要素是“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问题解决机制;物质化的多层次评价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呈现出明显的科层化特征,而且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确保党的决策部署顺利传达并得到强力执行,这使得压力传导成为现实可能,压力型体制同样适用于党建领域。随着《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党内法规修订完善,问责机制逐渐细化,问责型体制在党建领域得以建立。压力型体制、问责型体制共同营造出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效应,全面问责制背景下,党的每个组织层级既有责任也有压力,传导压力强化问责是一个常态化党建经验。可是现实情况中,压力型体制的正向强激励作用发挥尚不完善,仍待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问责型体制的负向强激励作用相对较为明显,执纪问责“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因此落实党建责任难免会出现“压力层层传导”异化为层层推责、避责现象,处于压力传导末端的基层党员往往感觉“压力山大”。为了消解压力实现避责,一旦基层党建工作出现未完成任务或不能完全符合考核要求时,往往会选择用痕迹代替结果、用亮点遮掩缺点、用过程替换实效等形式主义应对。
    (三)源自评价机制不完善诱因下的政绩观错位
***同志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政绩观错位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并非完全基于党员个体动因,其中一个直接诱因就在于党建工作评价机制不完善。尤其是在基层党建领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过程性指标占据了可观的评分比重,如开会的次数、学习的时数、谈话的人数等等。而对于学习能否学懂弄通做实,谈心谈话能否解决思想问题,作风建设是否持续好转等实效性结果,却缺乏务实可靠的评价依据,所占评价比例相对有限。评价机制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激励机制不健全,选人用人与党建政绩没有完全实现挂钩,干部的选拔任命往往更侧重业务能力。与优秀公务员、年终考核优秀相比,优秀党员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方面并没有完全与之持平,基层党员干部也更看重前两种荣誉。与激励机制向来保持伴生关系的容错纠错机制,同样在党建领域建设中滞后。由于党建领域有着突出的政治特征,且受政策、法规、纪律约束较强,与社会治理体系不同,党建领域建立容错机制的难度明显较大,党员干部干事创新的动力容易消减。评价与激励、容错与问责脱节失联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少基层党建领域的顽疾与此相关。而这恰恰也是导致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进而产生形式主义的内生根源。
    三、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的治理路径
    (一)坚持思想建党,增强转变作风的思想自觉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方向,思想境界决定行动方向。无论形式主义如何变异,其本质依然与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全背离。纵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每当我们运用唯物史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反之以形式主义对待,就必然会遇到挫折失败。坚持思想建党,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在此过程中总结出的一项客观规律,也是治理形式主义的“总开关”。这就需要以党员教育为手段,加强理论武装,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其关键在于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问题。基于治理形式主义的出发点,抓党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增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反对形式主义成为一种转变作风的思想自觉。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前提,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其学习形式也必须突出实效性,坚决反对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任务而学习。应在集中轮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符合知识传播规律以及受众易接受的方式,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再编码,多采用体验式党课、情景式党课的方式,提升基层党员主动参与教育学习的兴趣度,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建工作、行业特点和个人岗位结合起来。
    (二)坚持问题导向,消解制约效能的机制障碍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抓住事关全局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就能够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破局点。体制机制关乎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和长远,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是治理形式主义的关键所在。着眼当前党建领域的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应把完善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均衡体系放在首位。科学的党建考核机制是“指挥棒”,必须破除评价体系中的教条主义,减少设定过程性指标,增加对实效性结果的认定评价。对过程性指标的考核认定,要大力消除以学习记录、会议记录、制度台账、活动简报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的机械做法,可以在党建领域引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施过程性监督,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着力解决以往党建督导考核注重事事留痕的陋习。对实效性结果的认定评价,也应通过引入多元评价主体的方式,开展上级组织评议、服务对象评议、同行评议、社会评议。坚持既看形式更看内容、既看过程又看结果,遏制“材料党建”“展板党建”等形式主义基层党建。评价结果要与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发挥真抓实干的高质量党建才是最大政绩这一“风向标”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加强针对治理形式主义的制度建设,健全问题发现机制,把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纳入政治腐败范畴,做到精准性打击。同时应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坚持有错必纠、容纠并举,从而激发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想干敢干的内在动力。
    (三)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基层开展党建工作的领头人,治理形式主义必须重点关注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尤其选配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更是“关键的关键”。在基层党建领域的机构设置和干部使用上,仍然存在着临时性、过渡性、安置性特点,人员编制较为紧张。许多基层党务干部往往身兼数职,精力确实有限,难以高标准精细化开展工作。这就需要把解决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作为入口,选配讲政治、懂业务、精党务的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将党务工作经历和党务工作实绩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硬性条件,使基层党建机构岗位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通过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锤炼党性的制度落实落地,引导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站位伟大工程的高度来理解“最大政绩”的真正含义,确保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引领下,始终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履行岗位职责。与此同时,应发挥党内监督在治理形式主义上的积极作用,建立监督形式主义的下沉机制,赋予基层党员干部更多识别监督形式主义的党内民主权利。列宁曾指出:“劳动群众非常敏感,很会识别谁是忠诚老实的共产党员,谁是那些靠辛勤劳动过活、没有任何特权、根本不会‘讨好领导’的人所厌恶的共产党员。”通过整合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网络监督等方式,推动形成向上的监督合力,在多方参与的大党建格局之下发现、纠治形式主义,最终使其无所遁形。
    (四)坚持综合提质,解决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
基层党建中之所以存在形式主义,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其中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对党员干部的能力需求来自多个方面,既有政治能力要求也有党建业务能力需求。党建工作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因此必须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来提升政治站位,从而能够从政治角度思考形式主义的危害,把表里如一、真抓实干内化为行动自觉。政治引领之下,业务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党建工作高度强调程序性、政策性,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要求。然而当前党员教育培训重理论、轻实务,导致基层党员对操作性较强的党建工作实务把握不准,开展党建工作习惯被动等待上级文件和工作要求的传达,没有真正理清该“抓什么”,对“怎么抓”感到无从下手。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当前基层党建领域的干部队伍建设,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思路、完善知识结构。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党建工作实务培训,把抓实抓好基层党建的工作理念、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纳入教育培训内容,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全方位提升党建工作素养,使其自觉远离形式主义。
    四、结语
现代政治非常注重制度与规范,中国共产党也高度强调纪律与规矩。然而形式不等于形式主义,作为科层制组织结构的“副产品”,形式主义自身有着多重存在逻辑,更是多维体制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再到“延安整风”“三反运动”,直到现在的反“四风”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始终致力于从党的肌体中戒除形式主义。基层党建领域具有与组织层级相符的工作规律和工作特点,要想纠治其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必须综合考量组织、个体、制度、机制等因素,并将“形式主义”放置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大格局中选择治理策略,才能有效遏制这一顽疾。

关于构建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三不”长效机制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现象仍未绝迹。认清其表现、危害、成因,及时提出对策,对于营造风清气正、从严从实的干事创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形式主义的五种主要表现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工作落实过程中,如果形式大于内容,就会产生形式主义。
“口号式”工作落实。为体现对上级安排部署要求的重视,有的单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点上热闹面上冷清。具体来说,有的对上级要求精神未加深入思考、实践检验,第一时间就套用,很快就出成果;有的对上级部署不做认真准备、深入研究,一味求快开会研讨,议而不决,浪费时间;有的以“逐级分解越快越细越多,越能体现工作落实成效”的心态,不分昼夜忙“挂图作战”,实际上却说一套做一套。
“机械式”工作思路。习惯于按旧思维、老办法和别人的做法抓管理干工作,只管做了不管成效。具体来说,有的领导干部离开开会、发文、要材料就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有的重复讲上级讲过的内容,或不管是否有作用,每天每周例会雷打不动;有的重复发上级已具备可操作性的文,或年年发内容相似但现阶段相关问题已不再突出的文;有的平时不留意基层工作进展,一旦用得着就立即大范围索要材料。
“虚高式”工作标准。虚高的标准,平添了无谓的工作,逼出了基层的弄虚作假、糊弄应付。具体来说,有的单位为体现认真精细,不管相关报表、台账今后多久才可能使用一次、有无重复劳动之处,一味求细求详求多求频求美;有的不管是否劳民伤财,一味搞自我加压、层层加码;有的为凸显自身特色,不管基层负担和实际效果,乐于耍花样,喜欢增加自选动作,随意扩大工作要求适用范围。
“躲闪式”工作担当。置岗位职责于不顾,一味按“避责管理”逻辑行事。具体来说,一些管理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只出新规定、不废旧要求,但对基层诉求迟迟不明确意见;一些部门在制发文件制度时,过度征求意见、会签审核;有的牵头单位发挥“指挥棒”作用不自觉,组织协调扭扭捏捏、跟踪推进软软绵绵、考核督促羞羞答答;有的把“责任状”看作“免责单”,以签责任状代替压实责任;有的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凡事必请示汇报。
“美图式”工作成效。重留痕轻实绩,只求赢得上级满意,不管群众是否乐意。具体来说,为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单位做事、记录“两张皮”,甚至摆拍照片,不开会只“量身定制”记录;为使学习场景好看,有的单位搞凑数式培训、刷分式学习;有的单位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应景造势,把说的当做的,把做了当做好,把思路当成果,把责任往外推。
    二、形式主义的四种危害
***总书记指出:“搞形式主义,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形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空、虚、假、繁,本质上是一种只图虚名、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增加基层负担。形式主义现象,反映出工作思路不清、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当、工作措施不力,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应付各类会议、材料、检查、报表和无效重复劳动上,搞出来的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行为。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影响工作落实。形式主义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落实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结合自身实际落实上级要求,工作标准不高,规律把握不深,沟通协调不畅,改进提升措施针对性不强,执行力逐级弱化等现象,甚至导致上级难以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决策失误等后果。这种抓而不实、做而无功的问题,是工作落实的最大隐忧,是对党的事业的假忠诚。
败坏单位风气。形式主义是作风不实的一种表现,也是滋生作风问题的土壤。在这种作风影响下,一些起初还能认真履职尽责的干部员工,开始应付一些不重要工作,再变为应付包括重要工作在内的所有工作,认真干事和偷奸耍滑的员工数量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久而久之将助长假抓虚干、好大喜功、照搬照套、不尚实干、不求实效之风,甚至出现投机取巧的“聪明人”占着位子不干事、踏实肯干的人没有施展能力空间的逆淘汰现象,给单位长远发展带来致命伤。
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显然与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相违背,自然影响到党员干部团结群众、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生生地把上级与下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割裂开来,“上情”“下情”无法有效贯通,最终将损害员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党的形象。
    三、形式主义的三方面成因
***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具体来说,形式主义屡禁不绝的原因有:
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导致政绩观错位。形式主义表现多种多样,但根本上都反映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是理论水平不高或政策吃不透,而是主观故意的、自觉的、精心包装的。这些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锈蚀松动,淡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只顾自己不管群众,只求显绩不想实绩,只练唱功不练做功,只作秀不做事,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轰轰烈烈走过场,认认真真瞎折腾,提不出促进观念转变、管理提升、矛盾解决的工作思路,也不愿把工夫下在以上率下、推动事业发展、打开工作局面上。
思维方式固化,工作作风不实,导致懒政怠政。形式主义现象的共性是“虚”字当头,“空”字挂帅,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出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担当精神和推动工作的本领,作风漂浮,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只愁没有管理手段,只会照搬照抄上级要求、老办法和兄弟单位做法,只想“依葫芦画瓢”“用一把钥匙开各种锁”,不能因地制宜抓工作。
考评监督欠精准,群众反对不坚决,导致心存侥幸。各级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但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搞形式主义的人常常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自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骗得上级的理解、同情、信任,有时还“拿大帽子压人”,让基层不好群起抵抗。各级干部对一些形式主义现象的认识不完全统一,有的错误地认为“以虚带实”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大可不必横加指责;有的认为揭露形式主义有损单位和领导形象,不愿自曝家丑。有时形式主义带来的损失并不直接,监督和追责具有滞后性,导致个别干部少有顾忌。
    四、构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三不”长效机制
形式主义“脱实向虚”的特点,决定了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关键就在一个“实”字。形式主义的顽固性、反复性及其与正常工作之间界限的模糊性,决定了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这场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刻也不能放松。
着力构建不敢搞形式主义的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敢搞形式主义,就要在监管机制上形成震慑。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用好党内监督、纪检专责监督、群众监督等手段,开通基层投诉通道,严格依据党章党规**,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监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做好提醒、批评、诫勉谈话,严惩在形式主义问题上越走越远,触碰**法规的党员干部,以案促改。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既明确具体考评办法,树立“戒空谈、干实事、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又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建好用好容错纠错机制,解除领导干部冲锋陷阵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不搞虚报浮夸、沽名钓誉的高指标、假政绩。加大日常纠偏力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调研督导、召开推进会和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基层评议机关、员工评议干部等措施,推动各单位真正动起来。大力选树宣传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的先进典型,及时通报曝光反面典型,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
着力构建不能搞形式主义的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搞形式主义,就要为形式主义画像,把随意管理关进制度规定的笼子里。列出负面清单。发动全员深入排查,广泛征求意见,从文山会海、留痕过度、锦上添花等看得见、抓得住、改得了的具体问题入手,搞清楚本单位存在哪些形式主义现象,形成问题清单,并逐条分解,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限,制定务实管用整改措施,挂图作战,各个击破。抓住关键少数。形式主义的表象在“下面”,根源在“上面”。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率先增强整治这一问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带头践行“寓管理于服务”理念,带头开短会讲短话,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解决工作不实问题,带头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带头向形式主义问题开炮。建立制度规范。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各单位在制定清单化整改措施的基础上,要健全制度规定,固化整改成果,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坚持常抓不懈、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做出“半年见成效,一年基本解决,两年全面解决,三年成健康常态”之类的长期安排,及时组织“回头看”,防止煮出一锅“夹生饭”。
着力构建不想搞形式主义的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想搞形式主义,就要首先增强群众的思想自觉。加强宗旨教育。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认清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时刻防范形式主义隐形变异新动向,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加强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权力观,充分认识形式主义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对所有工作措施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度优化,找到最有效、最经济、最简单的措施,努力收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加强典型教育。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清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实际上是对单位整体工作的优化、管理工作的强化、干部作风的强化,明白“图虚名必招实祸”的道理,杜绝“形式主义都是别人的,自己单位没有”“把该干的工作也看作形式主义”等错误认识,坚定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的决心。

关于整治安全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考

近年来,国有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事故暴露出部分干部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还存在差距;事故也暴露出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从讲政治高度来审视、从思想根源来破解、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来维护。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作为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和长期任务,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
如今一提起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的说辞不绝于耳,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重业务轻安全的现象依旧存在。有的企业只看重当前利益,摆不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片面追求长周期、低成本,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足;有的企业领导会上说的“好听兀抓落实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表面上,缺少”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
    1. 2 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安全工作不严不细不实,应付了事走过场,自我要求低。有的企业现场人员对生产中的隐患和风险见怪不怪,对潜在风险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安全风险评估流于形式,贪图方便省事,识别工作随意性大,把关不严,未能准确识别风险;有的作业现场检测分析作假,安全保障手段流于形式,使本应发挥作用的“安全屏障“漏洞百出,甚至导致事故发生。
以会议、文件代替落实
安全工作会议多、文件多的现象频繁。企业在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时,往往以“落实会议”代替“落实精神”,把开会作为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硬要求,会议精神仅仅停留在开个会、发个文件、听个汇报上。部分企业缺乏有效业务指导,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来应付,不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造成上级精神或要求在贯彻过程中信息层层递减,做法每每走样,很多工作在基层都未能真正执行。
制度制订不切实际、执行不力
国家安全生产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
但有的企业对制度建设敷衍应付,将上位制度全盘复制或者机械转发,没有与本单位安全生产上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融合并细化分解制订好的办法和措施,致使制度过多过滥,缺乏可操作性。有的企业将制度束之高阁,在制度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侥幸心理严重,理想化做法和经验主义代替了规范操作和程序管控,用制度管人管事成了一句空话。
    1.5安全检查重资料、轻现场
各层级安全检查频次较多,检查重资料、轻现场,导致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重点停留在了各类总结、报告和安全资料上,对现场的安全管理缺失。有的检查不到现场到会场,下级单位投其所好,把力气用在了会场布置和汇报材料撰写上,用虚虚实实的数据堆砌安全成绩,虚化、淡化甚至回避问题和隐患。还有的组织检查走马观花,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提不出合理的检查建议,问题整改也缺少跟踪落实,验证工作没有下文,导致一些“低老坏”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2.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
    2. 1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不牢,没将安全工作上升到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高度来认识,没有把安全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仍以惯性思维、陈旧观念看待安全生产,以“低老坏“标准处置安全生产问题。
    2.2 工作作风不严谨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个别干部员工工作作风不严不细不实,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于人于己都不事事较真、处处在意。落实中央政策,觉得会也开了,文也发了,一些点也看了,差不多就可以了,没必要督促落实。安全检查马马虎虎,认为过得去就行,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总是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放纵了违章行为,没有真正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2.3制度执行不彻底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墙上画虎”不咬人,有了制度就要落实,制度不落实等于零。个别管理人员对安全制度执行不彻底,简单地执行,困难的回避,执行制度搞变通、做选择,规矩意识弱化、纪律观念淡薄,没有将安全管理、风险识别管控要求落实到专业管理工作中,为满足面上的监管要求,简单应付,对困难棘手问题回避退让、推倭扯皮,缺乏担当的勇气。
    2.4 隐患治理不扎实是问题产生的间接原因
部分企业”旧病”“顽疾”依然屡查屡犯,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治理不彻底,没有深入研究问题发生原因,找准问题根本症结,制定合理整改措施,只是在表面整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根较少。同时,对千其他企业部门发生的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与自己的单位生产实际相结合,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3.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些思考
    3. 1穷实思想基础,提升安全工作红线意识
深入开展***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讨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思想认识。各党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石化党建”“学习强国”等平台,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全体员工深入学习宣贯,按照“从讲政治高度来审视,从思想根源来破解,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来维护”的要求,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用学安全、懂安全、讲安全、保安全的文化氛围引导、启发和带动千部员工。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松劲、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在制度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下发《关于开展“查思想、查管理、查能力、查行为”的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组织全员谈认识、谈体会、谈差距、谈措施,采取中心组学习、安全事故反思会、开展员工大讨论等形式,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逐级开展反思和查摆,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
    坚持以上率下,发挥领导干部安全引领作用
强化领导率先示范,督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出表率,主动查摆、带头整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关键少数”的实际行动带动”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开展”领导干部安全一线行”活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政策制度宣讲、参加一线安全活动、提升基层安全管理水平、开展现场安全检查等工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布置安全工作的同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对布置的安全工作不落实不罢休,推动各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落地。深入开展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压实领导干部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以各级主要领导承包最大安全风险、分管领导承包重大风险为原则,推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挂牌运行的落实落地,并强化领导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定期抽查和考核,促进领导干部安全管理责任落实。
    聚焦保障执行,提升规章制度执行力
企业纪检监督部门落实好监督责任,督促各职能部门立足本单位职能和管理权限,加强对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员工来信、来访和网络举报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举报受理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中枢作用,把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紧盯企业安全生产重点风险、重点单位、重点问题、重点事项,坚持将其作为监督委员会季度重点内容进行汇报分析和安排部署。抓好制度宣贯,通过微信公众号、大讲堂等方式,开展制度宣贯,引领干部员工明制度、懂规矩、守纪律。督促制度执行,督促业务部门修订企业各层级的HSE责任制和考核标准,推动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坚持问题通报,梳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的形式反馈给基层单位,督促限时整改并进行点名通报,形成强力震慑。严肃执纪问责,针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开展安全工作重点督查,对典型的违规违章行为和“零容忍“清单的问题,严肃问责,通过抓典型、严问责,进一步严格安全生产纪律。
    强化专项整治,减轻基层员工负担
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工作,纪检监督部门牵头,与安全环保部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0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