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奖学金颁奖仪式上的发言材料汇编(3篇)

在2023年奖学金颁奖仪式上的发言材料汇编(3篇)

目录
    1.校长在恢复“xxx、xxx奖学金”仪式上的讲话(高校) 2
    2.在奖学金发放仪式上的发言 7
    3.在2023年奖学金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10
    
    
    

校长在恢复“xxx、xxx奖学金”仪式上的讲话(高校)

    xx大学化学学科创建于19xx年,今年将迎来xx华诞。xx年来,xx化学人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科技报国使命,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两院院士xx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xxx多人。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怀念那些厚植xx化学根基的先贤们。他们爱国奉献,教书育人,用无形的精神创造了有形的奇迹。此时恢复“xxx、xxx奖学金”,目的就是要鼓励更多xx化学学子继承先辈的精神,开拓和重塑化学的未来。
    我最早见到xxx老师和xxx老师是在四十年前。19xx年我考入xx大学化学系,开学典礼在鸣放宫举行。适逢化学学科创立三十周年,在我们的开学典礼上隆重表彰了四位化学系的奠基人:xxx、xxx、xxx和xxx。主持人一一介绍每一位老师的成就和贡献,并赠送牌匾。xxx老师的牌匾上写道“功高振铎”。xxx老师的牌匾上写道“春风桃李”。我尤为记得的是,主持人介绍xxx老师时,提到了她学习、生活和工作过多个国家,包括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精通日语、英语,德语水平也很高,还自学了俄语,学生们的掌声最为热烈,仰慕她学贯中西。
    我们经常说,xxx老师和xxx老师分别是xx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实际上,19xx年化学系创立时,xxx老师是系主任,xxx老师是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xxx老师是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xxx老师是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xxx老师是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19xx年,x老师很敏锐地提出,化学要与生物相结合,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xxx老师是生物化学教研室第一任主任,带头开展蛋白质化学研究。后来在生物化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生物系。此外,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高分子化学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xxx老师以她的远见卓识在xx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化学专业,并亲自讲授高分子化学课程。这可能与xxx老师早年的学习和工作有关,19x年xxx老师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是“米淀粉的生物化学研究”,淀粉是一类典型的天然高分子,是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因此,xxx老师是xx无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xxx老师是xx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生物化学三个学科的奠基人。
    无机化学学科创建伊始,xxx老师是普通化学主讲教师,并负责筹备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关老师不仅自己承担主讲任务,还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希望尽快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关老师有句名言:台上无人,台下有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青年教师,上台讲课时,不要害怕,不论谁来听课都看作是自己的学生;下课后要广泛地征求意见,提高教学效果。相对于理论课,关老师在实验课方面花了很大的力量。没有实验桌,就在两条凳子上架上木板;没有酒精灯,就用墨水瓶改装;没有上下水管道,他们就在实验台的两端引进一根水管,装上一个水龙头代替上水,在水龙头的下面放一只水桶代替下水……。关老师带领几位年轻的老师,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安排了无机化学实验课,让学生们能够动手操作,让化学系培养的人才既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好的实践能力。
    xxx老师和xxx老师相识在日本京都大学,同为博士研究生,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伉俪。他们五十余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尽管关老师在无机化学教学和研究方面也成就斐然,但他生前多次表示自己不如陶老师。他谦虚地说:主持理化楼的设计还像个工作,对得起xx的学生。实际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设计理化楼化学系这部分时,时任系主任蔡镏生老师认为关老师在上海担任过大同大学的教务长,有这方面的经验,专门邀请关老师担任设计总负责人。在化学楼的设计中,关老师花了很大的心血,特别是注重通风设备和管道设计,否则会造成污染,影响师生健康。化学楼这部分19x年建成,之后在19xx年建成西侧物理系部分。理化楼是xx标志性的建筑,是许多校友曾经学习和工作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值得好好珍惜。
    改革开放之初,再次打开国门之后,顿觉科学研究差距之大。一方面,陶老师利用她的国际学术影响,邀请了日本著名的生命科学专家xxx教授多次访问xx大学,并同xxx老师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另一方面,她还把自己的“开山弟子”xx老师引荐给xxx教授,安排他到日本留学研修。在xxx教授的指导下,xx老师获得了xx大学博士学位。在x老师过世之后,xxx、xx和xxx三位老师继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合作,从教授之间的合作,拓展至校际交流,乃至中日多肽与蛋白质化学界的交流与合作。xxx、xxx和我的德国导师xxx教授一起,于19xx年x月在xx召开过一次国际多肽与蛋白质化学的国际会议,我也应邀参会并作蛋白质有序组装的报告,得到一次向前辈们学习的机会。
    x老师和x老师生活简朴,但朋友、同志和学生有困难时,他们经常慷慨解囊相助,事例甚多,令人感动。在xxx老师逝世后,xxx老师按照x老师的遗愿,在19xx年将她生前积蓄的x万元连同自己积蓄的x千元交给了化学系,共xx元作为化学系学生的奖学金。在“xxx、xxx奖学金”的支持和鼓励下,一些优秀的学生延续着他们开创的化学事业,昔日的获奖者于吉红院士就是杰出代表之一。
    xxx老师和xxx老师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实践者。陶老师曾担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xx省政协副主席等,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xxx老师在19xx年xx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知识分子,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找到了“身份”归宿。
在xx化学学科创立xx周年之际,在校友们的慷慨捐赠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xiezuo.com/100264.html